五一前夕,一位北京朋友打来电话,说他“中大奖”了,邀请大家相聚,庆贺一下。朋友一向不买彩票,中奖可能不大;干医生这行,连发工资奖金都有板有眼,不可能有额外的大收入;在北京工作,地上捡金元宝这样千年难遇的美事,估计也轮不到他;最近股市也不好…… 我的一连串的疑问,并未得到准确的答案。“你来北京,我就告诉你答案。”朋友坏笑着挂断电话。 同学聚会,酒过三巡,朋友的话渐渐多起来。5年前他接诊了一位特殊的患者老荣,脑梗塞后遗症,老慢支、肺气肿,膀胱癌术后,用朋友的话来讲,初诊时,患者“三管”(胃管、氧气管、导尿管)齐下。更要命的是,因为脑梗死后遗症,老荣不能讲话,所以每次就诊时,除了常规的望闻问切之外,朋友还要揣测老荣的心理,然后用书写的方式跟他交流,一般10分钟的诊疗,在老荣身上,往往要花半小时。但朋友没有一丝的厌烦,5年来一如既往地诊治着这名特殊的患者。 渐渐地,他们成为朋友,就在老荣临终前,朋友突然接到一份他的赠予遗嘱。原来老荣的老伴去世多年,子女都在国外,一直是保姆照顾他的生活起居,考虑即将离世,他和子女商量,死后把全部存款交给保姆,把房子赠予我朋友,谢谢他这几年的悉心照顾,因为他知道,朋友至今还属于租房一族。 朋友接着说,现在房子已经出售,所得的钱款他全部上交医院,医院成立了一个基金,专门用于照顾那些有特殊困难的患者。有这份心意,朋友已经很满足了。其实,10年来,他最大的感触就是,医生不要吝惜和患者的每一句交流,尽管大家都很忙,但是,符合时机的一句话,可以拉近你和患者的距离。 朋友怕我们不理解,又举了几个例子。比如,一个孕妇发热咳嗽了,可能涉及到抗菌素的使用,大部分医生都会讲出一大堆副作用,然后搁下一句话,“是药三分毒,你自己决定吧。”换位思考,孕妇能心情舒畅吗?其实,做好上面的工作后,你可以再加一句话,“如果你是我的朋友,甚至是我爱人出现这种情况,我会怎么办”,效果肯定不一样。
再者,有些医生向患者照本宣科读完手术各种风险,一句生硬的“签字吧”就算了事。试想,再补充一句,“如果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请随时提出,或者有哪些疑问,我来给你解答”,结果也肯定不同。 《心术》中有一句台词:“医生是在用掌握的专业知识扮演上帝。”这个上帝,是患者的救命稻草,是患者足以有足够的信赖和信心把他生命托付与你的上帝。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没有发现我。世界上最冷漠的医患关系,就是患者站在你面前,除了一大套的专业术语,你没有一句关心的话;患者站在你面前,你看到的只是疾病,而忽视了他是一个人。这也许是这次朋友聚会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上海新华医院 麻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