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肿瘤进入多学科治疗新时代 肿瘤诊疗规范化是重点
近日,由国家卫健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发起主办的《健康中国2030》——肿瘤健康计划之“2021肿瘤领域规范化诊疗培训及院际交流”在厦门正式召开。 会议由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叶峰教授担任主席,厦门市医学交流服务中心主任、书记、厦门市医学会副会长柳辉教授致辞,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肖莉教授进行学术分享,安溪县医院陈景象教授、福建省汀州医院李文炜教授、龙海市第一医院陈力宏教授、厦门市海沧医院林雨标教授等专家参与,共同就晚期结直肠癌诊疗发展、中国治疗经验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探讨。2020中国癌症新发人数和死亡人数位居世界第一厦门市医学交流服务中心主任、书记、厦门市医学会副会长柳辉教授表示,“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计划精神,提高肿瘤防治水平势在必行。希望《健康中国 2030》─肿瘤健康计划之‘2021 肿瘤领域规范化诊疗培训及院际交流’项目在厦门的落地,能加快厦门肿瘤诊疗规范化建设,造福更多肿瘤患者。”肿瘤作为全球第2大死亡原因,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全球最新癌症数据指出,2020年中国新发癌症人数、癌症死亡人数均位居全球第一[1], 是严重威胁我国民众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将恶性肿瘤列入慢性疾病管理范畴,降低癌症发病率、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目前,“健康中国2030”已经进入最后10年的攻坚战,国内肿瘤诊疗也正朝向更加精准、规范化治疗的方向迈进。我国肿瘤诊治逐步进入多学科综合治疗新时代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叶峰教授指出:“肿瘤规范化诊疗是国家关注的重点,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肿瘤诊治逐步进入规范化、个体化和精准化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新时代。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此次被国家卫健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评为全国21家结直肠肿瘤规范化培训基地之一,未来将通过开展系列学术活动等方式促进学术交流,并凝聚肿瘤多学科力量,不断提供更规范化、个体化的医疗服务,尽可能为更多肿瘤患者谋福利。”靶向药给晚期大肠癌患者带来新希望近年来,随着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变化,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趋势显著,多发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分别位居第3及第5位,由于早期症状隐秘,多数病人在发现大便性状改变、便血、腹痛之后前去确诊时,已属于中晚期[2]。目前,失去手术机会、复发或转移的晚期结直肠癌,一般以放化疗或者靶向治疗为主,以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肖莉教授表示,“晚期大肠癌患者,特别是在二线化疗失败或VEGF耐药/不耐受的,大多数患者体质状况较好,希望能够接受进一步治疗。高度选择性的抗血管生成的靶向药物(VEGFR)在中位总生存期、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患者疾病控制率等几个重要指标上,效果显著,同时安全性良好,给晚期结直肠癌三线患者提供了更多的生存机会、带来了新的希望。作为我国创新抗肿瘤药物,也推动了我国消化道肿瘤的诊治水平,为全球肿瘤治疗贡献出中国力量。“据悉,《健康中国 2030》─肿瘤健康计划之“2021 肿瘤领域规范化诊疗培训及院际交流”项目将结合各地肿瘤诊疗水平现状,因地制宜地开展线下院际交流会、在线院际交流会和线下巡讲会等活动,更广泛地覆盖基层临床医生,推动基层肿瘤诊疗规范化,从而全面提升卫生技术人员对肿瘤领域疾病的诊疗能力,实现肿瘤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帮助更多患者家庭获益,助力“健康中国2030”目标早日达成。
参考文献:1.IARC. The GLOBOCAN 2020 database.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0年版)[J]. 中华外科杂志, 2020(8):561-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