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并非“绝症”,雅培助力全国多家医院完成36台房颤消融手术
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之一,目前我国有1000万的房颤患者,其卒中(俗称中风)的风险是无房颤人群的5倍。很多患者对于房颤的治疗并不了解,病急乱投医,延误了治疗。目前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房颤并非“绝症”,而是一种可以治疗,甚至是可以治愈的疾病。[1] 根据房颤持续时间,临床将其分为阵发性房颤(发作后7天自行或经干预后终止的房颤)、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超过7天的房颤)、长程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超过1年的房颤做导管消融术恢复窦律的患者)和永久性房颤(医生和患者共同决定放弃恢复或维持窦性心律的一种类型,反映了患者和医生对于房颤的治疗态度,而不是房颤自身的病理生理特征,如重新考虑节律控制,则按照长程持续性房颤处理)。 经临床研究证实,射频消融是目前房颤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它不仅极大缓解了病人的症状,还延长了病人的寿命[2]。而消融导管则是医生实施射频消融术的重要工具和帮助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疾病复发的关键。现在已经有大量的临床证据证明,射频消融手术对于房颤的疗效显著,阵发性房颤有效性可以达到80—90%,持续性房颤可以达到60—70%,特别是对于伴发心衰的患者更是效果显著[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律失常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青年委员、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施海峰说:“虽然房颤有突发性,还存在很多的纤维化、机制的变化,但是绝大多数病人获得了治愈的效果。房颤消融最大的亮点是延缓了心房纤维化的进展。持续房颤发作下去会演化成心衰,房颤消融术能够让它停留或逆转到很少发作,对患者的获益非常大。”只要房颤患者没有绝对的禁忌症,医生通常建议通过射频消融术来治疗房颤。如果房颤患者本身患有出血性的疾病,以及器官衰竭的一些疾病等不可逆转的情况,就不适合进行射频消融术了。 近日,雅培宣布新一代一次性使用磁电定位压力监测消融导管成功助力全国11省22家医院完成36台房颤消融手术。这是该消融导管继去年11月在中国获批后,开展的首批集体临床使用,同时,此次临床使用也标志着雅培TactiCath? Ablation Catheter, Sensor Enabled?消融导管正式在中国上市,全面开启为中国房颤患者精准治疗的新篇章。 雅培心脏电生理及心衰业务中国区总经理陈澜表示:“作为心脏电生理和心衰领域的领导者,雅培专注于成为治疗房颤患者的电生理专家和术者的最佳合作伙伴。继EnSite Precision?心脏三维标测系统和Advisor? HD Grid标测导管相继在中国上市后,雅培TactiCath? Ablation Catheter, Sensor Enabled?消融导管的上市完善了我们在房颤治疗的整体解决方案,将进一步助力国内术者实施高效和安全的房颤精准治疗手术,帮助更多房颤患者减轻病痛、提高生活质量。” 资料参考:[1]全国房颤中心建设报告https://www.china-afc.org/index.php?c=show&id=173
[2]吴翔,徐伟.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围术期抗凝治疗策略[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7(4).[3]2020年6月6日 信息时报 《房颤并非“绝症”,专家为您揭开射频消融神秘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