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城市

智慧医疗时代悄然而至
地方两会关注智慧医疗   医生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稀缺资源,我国尤甚。加之我国医疗长期存在“重医疗,轻预防;重城市,轻农村;重大型医院,轻社区卫生”的倾向,居民又过多依赖大型医院,一号难求现象频发。随着物联网“十二五”规划的出台,以及“十二五”规划在医疗行业政策目标的进一步落地实施,智慧医疗也被物联网的牵引力拉着高歌猛进,信息化在医疗行业的深度利用将成为医疗惠民大计上的一朵奇葩。基于移动互联、穿戴式设备、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与新商业模式的结合,全新的医院、患者、保险的多方共赢模式也在探索中爆发——  小病打开电脑就能治  也许,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你一个人在家,患重感冒,头部疼痛,流涕不止,你勉强从床上爬起来,然后艰难地一个人去诊所。这也是珍妮最近的窘境,由于当时诊所的医生不在,护士给医生打了个电话,最终医生给珍妮开了些药。  然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她又何必跑到诊所去呢?足不出户也能做到向医生咨询。她所需要的只是一台接入互联网的电脑,和一个视频聊天软件。  这就是近年在美国兴起的远程医疗服务。Ben 博士是美国华盛顿虚拟紧急医疗中心的一位医生,通过网络视频,他正在详细了解病人的症状,他让病人配合,做着必要的身体检查。Ben 博士说,根据中心统计,75%的小病通过这种远程诊疗都获得了康复。他特别强调说:“如果病人情况严重,我们就会建议他们到大的医院及时就诊。”  珍妮已经几次选择这种网上虚拟上门看病,不但足不出户,收费也便宜。她说:“如果不必坐在候诊室等待,并避免接触到其他患者的病菌,我宁愿支付两倍的价格。”  Carena 公司是美国提供远程医疗服务的领导者,该公司的医生通过电话、网络视频、上门看病等方式,能为患者提供全天24 小时的虚拟门诊。让病人足不出户,在家就能接受几十种普通疾病的治疗。我国远程医疗也在悄然兴起。比如某企业开发的云健康远程健康管理系统,用户通过手机APP 或电脑,每天能将采集的血压、血糖、心电、尿酸、总胆固醇等生命基本数据上传到健康管理平台,在线专家在几分钟之内就能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联系签约客户,为其提供风险预警、用药、饮食、运动、诊疗指导等相关服务。  可穿戴智能设备助力智慧医疗





  2014 年春节的一个饭局上,恰好当天是立春节气。记者遇到老家一位长者,长者问:“今天早上6 点03 分立春,你们有没有感觉到昨天和今天的气有所不同?”在座的诸位无人给出回答,长者接着说,“其实立春那个时间点的前后两分钟,气也是不一样的”。看到在座几个脸上的表情,他感叹:“我们已经丧失了对自然的感知力”。  空调、汽车等工业文明成果已经给人类披上了“保护罩”,人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舒服,对自然环境的感知力却在衰退。这使得可穿戴设备成为医疗行业的好助手,人类利用这些设备,不仅可以全天候地监督自己的身体状况(包括脉搏、呼吸、血压、体温、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指标),而且还能把这些数据上传到网络云端,与网友们讨论这些数据,还可以实时将数据传给你的医生,并得到相关建议。  在我国,高效的智慧医疗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医疗质量,更可以有效阻止医疗费用的攀升。智慧医疗使从业医生能够搜索、分析和引用大量科学证据来支持他们的诊断,在不同医疗机构间,医疗信息和资源可以共享和交换,跨医疗机构也可以进行在线预约和双向转诊,这使得“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居民就诊就医模式成为现实。线上的医医交互、医患交互、患患交互模式不断拓展,患者和医生的关系将因信息化技术而进一步改变。有一天,你会比医生还要了解你的身体。此时,你和医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自上而下的诊治,而是互相平等的对话。医生和你讨论病情,研究下一步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