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6日,2017中国-国际器官捐献大会在广州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国器官移植事业”,旨在推动我国器官捐献与移植的规范化、法制化制度建设,从而推动我国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的发展。 2017中国-国际器官捐献大会在广州召开 2017中国-国际器官捐献大会在广州召开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黄洁夫表示,截至2017年12月10日,中国大陆已累计实现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14861例,捐献大器官4.1万个,器官捐献者志愿登记人数超过36万人,而另一面,我国可以做器官移植手术的医院有173家,到2020年有望达到300家,预计中国将在2020年成为世界第一移植大国。 世界移植协会主席南希·阿谢尔教授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表示,器官移植已经有65年的历史,在欧美我们从肾移植再慢慢的扩大到其它器官移植,才让民众渐渐参与接受捐献,而在中国民众观念的转变理解,让我们感到惊讶,也让我们不用再只关心伦理等问题,而切实与中国探讨技术上的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总部的官员何塞·努涅斯教授也赞同了这一点:“我们能看到的是普通老百姓开始理解,如果有别人需要的话,他们也可以捐献。仅以今年为例,中国捐献例数突破了5000,所以我相信,从现在到未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大概两三年左右,中国将在世界范围内,引领器官移植工作”。' 器官捐献与移植的“中国模式” “我国人体器官捐献标准是参照世界‘脑死亡’、‘心死亡’判定标准。” 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简称COTRS系统)主任王海波介绍称,中国已初步建立起一套公平公正、阳光透明的公民器官捐献移植体系,中国也正在以更加自信的姿态面对世界。而这也是近几年,中国每百万人口逝后器官捐献率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 王海波主任进一步阐释器官捐献与移植的“中国模式”,主要有六个特点: 一、全面构建国家层面的器官捐献移植法律框架,确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二、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国家器官捐献与移植五大科学工作体系; 三、创造性提出了中国心脑双死亡的器官捐献科学标准与流程,确保器官获取符合法律规范,建立信息化的监管平台,器官移植监管步入大数据时代; 四、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捐献与移植人道主义救助体系,促进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良性循环; 五、充分发挥制度优越性,创建全社会参与的捐献移植保障体系; 六、充分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全社会培育器官捐献是大爱的人文精神。 此外,近年来,我国在人体器官移植法治管理、器官获取和分配、器官移植临床服务和器官移植监管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如建立了中国红十字会作为第三方参与的人体器官捐献体系,成立了115个OPO组织,组建了近2000人的器官捐献协调员队伍,建立了器官转运绿色通道,实现了计算机自动分配器官等。目前,我国共计有173家移植医院,涵盖所有器官移植门类,移植等待时间较之前大幅缩短,服务能力和质量已达世界先进水平,而费用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世界卫生组织负责全球器官移植的官员何塞·努涅斯教授表示公民逝世后自愿捐献已经是中国器官移植使用的唯一来源,这与世界卫生组织的方向指引相符合。中国已实施了多项措施以保障器官捐献制度的透明、公平和可溯源性,成就有目共睹。 自我国开展公民器官捐献至今,通过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共有519位香港居民和50位澳门居民在内地接受器官移植。2016年澳门仁伯爵综合医院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协助下成功开展了澳门首例亲属活体肾移植手术。此后,澳门地区将在借鉴内地器官捐献和移植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开展公民身后器官捐献和移植。2017年11月9日,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与澳门卫生局签署了器官分配与共享协议,将显著缓解澳门地区器官短缺的现状,为澳门地区终末期疾病患者带来福音。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晓顺教授介绍“无缺血”人体肝移植术 “无缺血器官移植”有望将全球器官移植带入新时代 在此次2017中国-国际器官捐献大会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晓顺教授团队“无缺血”人体肝移植术,得到了在场世界各位移植领域专家的赞誉。 众所周知,人体器官须臾离不开血液供应。而器官移植是将器官从一个人体移植到另一个人体内,在传统移植技术体系下,血流中断在所难免。在器官获取、保存及植入等过程中,器官处于“无血流供应”状态从数小时至数十小时不等,并不可避免地遭受缺血、冷保存及再灌注的损伤,是影响移植疗效乃至移植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何晓顺教授表示,目前已实施该手术14例“无缺血”肝移植术,从效果来看,患者避免了移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术后肝功能显著优于传统手术,显著降低了肝移植手术风险,部分“边缘性器官”可以移植,扩大了器官来源,提高了捐献器官的利用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UMC格罗宁根大学医学综合移植中心主任porte教授就表示,“无缺血”肝移植技术攻克了器官“缺血损伤”这一世界性难题,并为减少“移植排斥”带来了曙光。当我们还在强调移植所需要冷冻技术、冷冻设备时,现在已经能够在常温下进行“无缺血”肝移植术,太不可思议了。 据悉,在创立“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的过程中,何晓顺教授团队还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器官功能修复系统”。该设备的问世,是医学研究史上首次实现多器官在“离体状态”下长时间保持功能与活力。这将为研究器官功能、器官间相互作用、器官离体治疗、器官功能修复等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技术平台,为我国临床医学研究实现多学科、多层次的突破提供了可能。(通讯员:李绍斌、彭福祥)39健康网(www.39.net)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