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城市

我国区域中医药“治未病”将有工作指南
如何在基层实施“治未病”?“治未病”的保健服务人员需具备哪些资格?服务区域面积有多大?需要配置哪些设备?这些工作细节在我国将有具体的“行为规范”。   25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上海召开《区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指南》结题会,有关专家对指南的研究制定进行了评价。  中医学历来重视疾病的预防。“治未病”具有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施治防微杜渐和已病早治防止传变的作用。  为更好地实施推进“治未病”健康工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委托上海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编写指南。目的是为了指导区域中医预防工作的开展和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指南分为区域预防保健工作的保障措施、工作内容与方法、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服务平台建设基本要求、服务效果评价等9个部分。  课题组负责人贾杨介绍,指南旨在指导以区域为单位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可作为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管理和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生导师龚幼龙认为,这个指南对于开展社区“治未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在医改过程中明确了基本医疗服务的内容定位,因此中医药的服务也需要明确相应的配置标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副司长杨龙会:“治未病”理念已深入人心,我国目前有852个市辖区,如何指导这些区域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治未病”服务,需要在国家层面加强指导和引导。虽然目前区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工作经验积累还不够丰厚,但对已经取得的宝贵经验加以总结推广非常必要。  据悉,该指南将在进一步修改完善后,下发各地,试行推广。(责任编辑:余渭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