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感受不同,从一个基础医学科研工作者的角度来讲,我觉得最原始最简单最直接的满足感就是幸福。”面对幸福的定义,南京医科大学校长陈琪教授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对于陈琪这样的研究型专家来说,除了专业资讯的交流,也很关心时时发生的新闻,比如几天前看到的加拿大一项全球民调就让陈琪很受触动,这项民调显示,超八成的中国人认为自己是大材小用,高居全球榜首。面对这样的调查结果,陈琪感叹“由此可见,反思中国的教育问题及潜在的社会问题是多紧迫。多年来中国人在儒家思想的耳濡目染中传承着望子成龙的观念,再加上当今社会对成就大业观念的普遍认同感将现代人放置于‘不成功便成仁’的位置,使很多现代人普遍认为‘获得成功=得到幸福’,幸福观由此扭曲。”因此,到底什么是幸福已经成为每个人,包括医学科技研究工作者都需要严肃考虑的内容。陈琪告诉记者,只有每一个人将自己的价值摆正,踏踏实实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工作,一方面与自己的期望相符合,另一方面与社会期待相符合,才是工作中真正意义上的幸福。而从科研工作者的身份来说,陈琪觉得,摆正自己的位置,放平心态,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终归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即便最终也许不能成为集大成的科研专家而是一名普通的科研工作者,都不会影响自己的心态。
简单的三言两语难以诠释陈琪对幸福观的想法,因为幸福太复杂,不仅包括工作目标的实现,也包括生活愿望等个人多重目标的实现,总而言之,对陈琪来说,“对社会有贡献,对他人有帮助,在家庭里中不可或缺,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就是幸福。” 比如现在每天从家到单位在路上要花一小时的时间,如果有一天能减少10~20分钟就是一种满足。原来住房很拥挤,如果能够稍微改善,换一个稍大的房子,甚至拥有独立的书房,享受读书的乐趣,也是一种满足。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就,获得领导同事的认可,得到晋升机会,成为南京医科大学的校长,也让他感受到满足。“幸福的体会是很难从一件事、一个侧面就反映出来的,很多这样的小事、小满足才能共同集成一个所谓的对幸福的体会。事实上,如果大家都能放平心态,且觉得这样的满足是值得追求而不是伸手可及的,是需要经过努力才能实现的,这样一个一个的将目标努力实现下去,才会得到有质量的幸福。” 这样的幸福听起来很简单,但真理往往就是这样简单,陈琪这样一位成就颇丰的基础医学带头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看待幸福的视角:原来幸福那么简单。(作者 《医师报》记者耿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