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医药、医疗广告可谓铺天盖地,而其中虚假医疗、药品广告更是泛滥。一方面会导致消费者盲目听信广告宣传,给其身心带来极大危害;另一方面,虚假广告的宣传内容,有时会严重损害知名医院和专家的形象。为此,有医生建议开展“随手拍虚假医疗广告”公益行动并发到微博,曝光不良医药假广告。您是否曾遇到执意相信虚假广告的患者?是气愤还是无奈?您认为谁该为虚假广告的肆虐负责?监管部门应该怎样做?医生又能做些什么? 科普力度不够 漫天广告有市场 自始至终相信虚假广告的患者不在少数,他们不会来看医生,通常直接联系所谓的卖家购药治病。找医生看病的患者对虚假广告一般持怀疑态度,相对比较理智,虽然会提议让医生开具广告上的虚假药物,但只要经医生否定,患者便不再坚持。 虚假广告肆虐,主要是因为科普力度不够,专家工作较忙,没有太多时间做科普,而有时间的低年资医生又吸引不了媒体人和大众的眼光,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是一个难题。医生应该和媒体工作者密切沟通,多做科普宣传来抵消虚假广告带来的不良影响。 武汉协和医院 金毕 虚假广告目标多为慢病患者 内分泌科室经常遇到受虚假广告“忽悠”而病情加重的患者。比如部分1型糖尿病的患儿家长,由于对疾病认识不足,加之经济条件有限,听信了一些虚假广告,让患儿服用所谓根治性药物,最终导致患儿出现并发症甚至有生命危险。 事实上,虚假广告往往针对慢病患者,因为从目前来看,慢性疾病只能控制、很难治愈,且慢病人群主要是老年人,老年群体由于接受知识的速度较慢、渠道有限,往往容易上当受骗。我院每周都会开展患者门诊教学,并为大众举办科普夏令营,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更多人掌握基本医学知识,免受虚假广告危害。 上海瑞金医院 肖园 将揭露虚假广告当作份内之事 骨质增生是人体骨质老化的客观标志,是人体老化退变的一种表现,本身不属于疾病。而许多患者因听信虚假广告的宣传而向医生询问治疗方法,医生无奈却又不得不向患者详细解释。 其实,大众可以根据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批批号辨别药品真假虚实,通过登录药监局网站,查询药品及其适应证范围,了解其是否夸大了宣传。而医生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在医院为患者看病,即便业余时间尽力去科普,对于科普宣传仍无济于事。所以即使医生们全力抵制虚假广告,仍难改变所有人的想法。只有全社会重视,人人都把揭露虚假广告作为分内之事,才能让虚假广告彻底无立足之地。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程勇泉 打击网络虚假广告需要监管跟进 当前,有很多人患病后上网搜索治病方法,搜到的往往是一些虚假宣传,如果相信并依此照做,往往会加重病情。之前,由于医生工作繁忙,即使看到虚假广告也有心无力。但如今,可以利用微博这个很好的平台,借用其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为制止虚假医药广告肆虐出力。
虚假广告肆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关键是监管缺位,处罚不力。我建议监管部门开通官方微博,大家随手拍之后,随时发布并@其官方微博,以便监管部门进一步调查处理。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刘兆平 (作者 《医师报》记者 杨萍 耿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