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城市

分级诊疗体系已初步形成,我国医联体建设如何更好实现上下联动“零距离”?
近年来,医联体不断随着时代浪潮动力变革,深刻改变着我国的医疗格局。2020年8月1日起,国家卫健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的《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正式施行,为推动医联体持续规范发展、构建更完善的区域分级诊疗制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12月5日,第四届“新时代公立医院建设与发展珠江论坛”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围绕医联体建设布局和探索实践,聚焦公立医院发展和医疗的价值,以“纵横相连,上下贯通”为主题展开研讨。主论坛上,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宗久,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王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党委书记金昌晓,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党组成员周紫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执行院长刘连新作主题报告,分别深度剖析医联体发展路上的荆棘挑战与解决之道。张宗久:公立医院国家队理应形成高质量发展体系目前,我国三级公立医院的发展主要面临四大挑战:首先,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较为明显,部分三级公立医院存在超规划、超规模发展的问题,造成一定的“虹吸效应”,加重了财政负担。第二,医院内部科学管理水平需要提升,主要体现为:经纪运行稳中有忧、管理水平不够理想。尽管三级公立医院总体经济运行平稳,但仍有22.65%的三级公立医院出现了收支结余为负数;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整体不高,尽管电子病历水平在稳步提升,但距离系统集成、数据统管、智能化应用的要求还有明显差距。第三,医务人员积极性还需要进一步调动。考核数据显示,2018年仍有10.46%的三级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占比低于30%,医务人员满意度不高。最后,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与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突出;部分国家队医院开展的诊疗服务与其功能定位不相符;委属委管医院的属地化管理存在难点,财政投入和考核管理难以统一;现有医疗服务模式不适应疾病的一体化管理理念;医院科学创新与转化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面对多方面的问题与挑战,张宗久表示,公立医院国家队理应形成高质量发展体系——打造国家医学高峰、建设省级医疗高地、发挥公立医院在城市医疗集团中的牵头作用、发挥县级医院在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中的龙头作用。在此过程中,应自觉肩负起使命担当:做人民健康的守护者,不断加强学科建设与技术创新;做主动改善服务的探索者,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模式;做改革的先行者,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各项任务落地;做伟大抗疫精神的弘扬者,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医院文化。王前:专科联盟有效助力县域医共体建设医联体的有机整合,需要借助专科联盟的力量上下贯通、从横相联。王前介绍,专科联盟致力于实现助力以“1+2”,即“1”是医护诊疗一体化、患者就医一体化,“2”是专科精准双提升、零等待双向转诊的紧密型医联体为目标,专科间紧密协作,建立紧密联系,开展高频率、高质量的互动。针对县域医共体建设,专科联盟从“医、教、研、管”四个方面,协同提升区域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水平;协同培养适合的医学人才;协同推进联盟专科科研创新;协同提升联盟专科运营管理能力。不忘初心,以病人为中心,以大健康为目标,以医疗机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协同整合,四方共赢。金昌晓:医联体建设需协同、共享、融合金昌晓分别从功能定位、责任分工、医保支付、运行方法与实施路径、实施成效等各方面,分析了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跨区域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等不同医联体模式的探索实践与优势对比。他说,以医联体为载体的分级诊疗制度,首先要把双向调整工作有效落实,在这一基础上对医院原有的定位应该要重新进行思考。同时通过诊疗康复和长期护理的连续性服务,保证患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同时还要提升整体的资源共享。目前,医联体建设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基层首诊形同虚设,患者信任度不足;双向转诊机制不健全、各级成员分工不明确,缺乏制度约束和激励机制,导致协作不紧密、联体不连心,“急慢分治”措施不到位;信息化网络建设以及配套政策也亟需完善。周紫霄: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周紫霄在报告中介绍了广东省医疗卫生工作“登高峰 建高地 强基层”的思路。她表示,广东通过争创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实施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 积极推进实施强基层项目,三措并举以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逐步实现区域间医疗服务同质化。强基层:投入500亿元,通过加强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建设等七大类18个项目,多措施、全方位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建高地:以我省重点专科为龙头,统筹全省资源,科学布局和重点扶持一批优势临床专科,建设专科类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和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登高峰:实施高水平医院“登峰计划”,30家高水平医院与省卫健委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每年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压实医院建设主体责任。刘连新:建设专科联盟生态圈打造区域合作新模式打造专科联盟,能够大大改善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医疗资源碎片化、医疗资源不均衡、医生水平非同质、专科疑难危重患者就医路不畅等问题。刘连新分享了安徽省立医院区域专科联盟建设实践——强自身、建省域、融区域三步走。在国务院印发的《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这对打造健康长三角专科联盟生态圈,统筹布局优质医疗资源是一个机遇。他说,面对机遇,既要顺应时代发展,立足长三角建设背景,承认区域一体化是必然趋势,同时也要看到医疗资源向超大城市和发达省份聚集的“马太效应”和“虹吸效应”的凸显。善用优势资源,活用有利要素,借势发展才能做到“大树底下好乘凉”,牢牢把握自身战略,成功转型,实现内涵建设,防止“大树底下不长草”的后果,为专科联盟建设添砖加瓦。一方面,对标长三角,采取主动对接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加大新技术扶持与引进力度,高标准建设临床医学院,构建人才引育新机制等多种措施解决自身发展有限、技术能力不强、科教融合不足、人才引育不畅等问题,强化自身建设。





与此同时,以省域为基础,夯实专科能力建设;以章程为统领,探索创新管理机制;以考核为抓手,推进工作落细落实;通过全方位资源共享,全面拉升区域专科水平。(通讯员:伍晓丹 韩羽柔 摄影:刘汉平 梁永生)39健康网(www.39.net)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