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 逢人微笑“露八齿”,近日网上引起热议。某些医院考察美国之后,在医院推出微笑服务“标准化”新规定,要求医护人员要微笑上岗,而且嘴张到什么程度都有严格要求,不能露牙龈,但要露出八颗牙齿,谓之“国际惯例”。 目前国际上现代化的管理理论很多,也有很多大型企业、服务业把人文关怀作为组织文化来落实。国内医院也在改善患者服务满意度上投入很多精力。如引入美国JCI质量评估标准,配合目前开展的“三好一满意”活动,希望在改善医患关系上有所作用。但国外的文化是否服水土呢?未必如此。学习别人的应是观念,而非行为。有了为什么(why),才知道如何做(how)。 很多时候我们容易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医院文化混为一谈。如果将微笑当做思想政治工作来做,实行起来一定会出现偏差。医院文化建设涉及医院的风格、体制、政策及形象等各方面的管理实务,而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思想建设及作风建设。不难看出,两者虽有着相似的目的,但在立足点、工作范围、实践要求、适应性方面均有区别。
使患者满意是我们每家医院服务的终极目标,而在解除病痛的同时,患者在人格上得到尊重才能使其完全满意。作为医院管理者,“取悦”患者是留住老“顾客”,吸引新“顾客”的一种服务营销。但如果为了“取悦”患者而忽视“取悦”医护人员,可以想象,没有愉悦的心情又怎能发出十足的热?作为制度制定者或医改推动者,如何使患者不为看病担忧和使医务工作者的劳动价值得以体现,尊重双方人格体系的建立尤为重要,这些必须成为医改的核心。 现实生活中,在面对困难时,选择微笑的人很少。但每个人都有选择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方式,乐观对待疾病,乐观对待委屈,乐观对待暂时的曲折,这个世界会和谐很多。微笑是社会双方的甚至是多方的,和谐的社会会使大家的梦想成真,会使奉献精神得以光大,更会让人笑得真。 面对患者,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同情,胜过一个标准的微笑。微笑时需要注意,千万别让微笑成了“苦恼的笑”——一种逆心理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