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城市

4000万老人面临失能,医养难题如何破解?
截至2016年底广州市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154.6万其中16%是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老年人口比重达到17.8%并将在未来的几年间以每年6.3%的速度快速增长。   我国老龄化的严峻程度已不言而喻。老年人普遍存在慢性病为主,多病共存的特征,医疗和养老脱节的困境成为国家层面的养老难题。如何实现老年人健康照护?以泰康为代表的新型医养社区或许是一个新的解决方案。2017年7月22日,由泰康主办的“2017中国高品质医养论坛暨泰康首届客户体验节粤园站活动”在广州举办,专家们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4000万老人失能或半失能,健康养老如何实现?  数据显示,我国的老龄人口已经达到2.2亿,到2030年会接近4亿,占总人口的25%;在广州,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154.6万,其中16%是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而80岁以上的老人其中20%的完全需要依赖他人照料,到90岁这个比例约为43%。养老尤其是健康养老成为挑战。2017中国高品质医养论坛暨泰康首届客户体验节粤园站活动  居家养老是社会主流,大部分老人倾向于晚年由子女来照顾。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这对于一些家庭来说是无法解决的难题,许多老人的孤独而多病生活着。  数量庞大的老年人群患有慢性病,据统计,全国失能、半失能老人达4000万人,占老龄人口总数的19.5%。广东省医学会康复分会会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科主任窦祖林教授表示,现有的2.2亿老年人口中有7千多万需要康复治疗。对于老年人来说,脑卒中,帕金森综合症,阿兹海默症(老年痴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白内障,关节退行性疾病等诸多疾病,都会带来相应的功能障碍。即使老人本身没有疾病,也会因生理的退化,带来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情绪的变化,如独居老人,常常会抑郁、焦虑、悲伤等等。  可以说,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面临着三大关卡:一是身体机能的衰退,行为能力下降;二是慢性病的侵袭,60岁以上的老人多病共存的现象突出;三是孤独,与社会缺乏交流。  老人愿望:入住既能看病又能养老的地方  如何解决这个难题?据2016年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的民调分析结果显示,近80%的受访者最希望入住“有医生看病又能养老的机构”。  赵叔叔就住进了这样一个地方。他今年八十岁,身患帕金森十几年,2017年3月,他入住泰康粤园养老社区,之后不久就突发了一次危急状况。在他拉响房间里的“红绳报警装置”后,医护人员3分钟内便到场参与抢救,将他从生死线上拉回来。医护团队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介入物理治疗手段,协同语言训练,现在赵叔叔病情趋于稳定,已经能通过助行器自由活动。泰康保险集团副总裁兼泰康之家首席执行官刘挺军  泰康保险集团副总裁兼泰康之家首席执行官刘挺军博士介绍,“针对老年人群慢病为主、多种疾病共存的特征,泰康在全国的养老社区都配建以康复和老年病为特色的综合医院,着力发展三大学科,一是老年康复,并有把康复治疗融入到日常的长期护理区;二是老年全科,尤其是老年慢病和日常病的健康管理和家庭保健;三是老年急救,一旦发生意外,能够快捷地进行院前处置,如果情况复杂,可以通过大医院的绿色通道快速转诊。”  泰康燕园康复医院执行院长付研介绍,“入住泰康燕园养老社区的老人平均年龄是80.3岁,基本上有一半患有三到六种疾病,三种以下和六种以上的占另一半。入住前和入住72小时后,老人们都会经过健康评估并建立健康档案,家庭责任制医生、健康管理师会对他们进行个性化管理。除了日常基础医疗保障外,还会对风险老人进行上门巡查。每位老人的居住地都有紧急呼叫系统,一旦出现拉绳警报,医护人员三分钟内会到达老人的家里进行处理。截止到6月30号,燕园康复医院已经救治了社区老人125例次,有101例次是在燕园康复医院直接干预救治的,24例次是送往合作医院。”  “独立生活-需要生活照料的协助生活-需要医疗照顾-需要全方位的专业护理-临终关怀,从进入到泰康的养老社区一直到生命的终结,全程都可以满足。”刘挺军介绍。  养老,不仅要生活,还要活力  “长者的需求不简简单单是需要有病治病,有人照料吃饭,更重要的是社交、运动、美食、文化、健康、财务安全和心灵归属。”刘挺军说。  据介绍,泰康养老社区不仅游泳池、瑜珈室、健身房等硬件齐全,还已形成其独特的“文化养老”、“居民自治”的社区特色。北京的泰康燕园养老社区自2015年运营以来,目前总入住居民达到610人,独立生活区入住率更是达到了99.7%。上海的泰康申园养老社区自2016年开业以来,也已经接纳居民248户373人,其中独立生活区入住率达到90%。泰康之家?粤园医疗中心医生正为老人做检查  在广州,粤园自今年1月开业,也已入住了100余人,发展速度超过燕、申。据悉,粤园可容纳约1300户居民入住,提供独立生活、协助生活、记忆照护、专业护理四个不同的服务业态,实现一站式退休生活解决方案,将有效缓解广州医养床位供应不足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