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城市

孔炜:他山之石,何以攻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无论对于国家还是行业的发展,持续进行人才培养、促进和帮助人才的成长,都是最最关键的问题。   2014年10月29日,中日医院建院三十周年《而立论坛》之青年人才论坛举行,来自各医院各专业的青年才俊共聚一堂分享成长经验。  作为优秀的基础科研工作者的代表,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生理与病理生理系孔炜教授作了题为《他山之石,何以攻玉》的报告。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科研经历,分享了“适应环境、终生学习、尽力而为”等宝贵经验。  孔炜教授指出,做研究时,要学会适应现有的环境,注意多与人交流和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人拉、有人扶、有人牵、有人举,遇到更多的贵人,获得尽可能多的帮助。  她讲了一个故事。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王宪教授通过研究发现,在中国人里,高同型半胱氨酸跟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然而老外的大规模临床数据对此并不支持。  孔炜教授从中获得了启发,高同型半胱氨酸有没有可能与主动脉瘤有关呢?通过meta分析孔炜教授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跟主动脉瘤显著相关。动物模型实验也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可以显著促进主动脉瘤的发生。  反过来讲,是不是通过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就可以防止主动脉瘤的发生?预防性和治疗性实验发现,叶酸对高同型半胱氨酸增高所促进的主动脉瘤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就提示,对中国的高血压、主动脉瘤患者使用叶酸会是一个比较好的策略。  这一研究成果稿件最早是被心血管专业最好的临床杂志拒了,原因是他们认为同型半胱氨酸并不是一个致病因素。  正在此时,孔炜教授参加了一个国际性的学术会议,研究成果稿件作为口头报告被大会接受,而大会主持是另一权威学术期刊《Circulation  Research》的主编,且也是做脑动脉瘤研究的。  孔炜教授抓住了这次很好的机遇,在主编面前通过科学的表述争取主编的认同。再后来,正是这位主编做了这篇稿件的主审人,而稿件也顺利在《Circulation  Research》发表。  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和热情对于人才的不断成长亦不可或缺。要向现有环境中比自己强的人学习,向自己的竞争对手学习,从失败经历中学习。  中国的考试体系总是更多地关注学生获得了多少现成的知识,却忽略了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核。孔炜教授认为,终身学习的能力其实比获取知识更加重要。  在求学的多个不同阶段中,孔炜教授获得了不同的成就,但也经历过长时间难以取得研究成果的失败感。  面对挫折,当时的她也曾沮丧,甚至躲着导师走。但回头再看时,即便是于失败之中,她也学习到了很多东西,有知识与经验上的,也有心态与情绪上的。  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除了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之外,孔炜认为,还要善于向身边的人学习。  在第一次博士后的学习过程中,学医的孔炜教授在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药学院结识了不少药学专业的朋友,与他们相处的日子也对她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从不同学术背景下迥异的思维方式中得到的灵感。  孔炜教授指出,终身学习的能力不仅能帮助基础研究者不断推进工作进度,对临床医生来说,意义同样重大。每天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疾病,是否能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知很大程度上也能决定临床医生能力是否能不断提升。  最后,则是目标明确、努力坚持、全力以赴,向着目标方向坚定不移地行进。在充满曲折的成长过程中,孔炜教授正是坚守了执着进步的信念,才取得了现在的成就。39健康网(www.39.net)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