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城市

加速康复外科进入中国10年了,它为患者带来了什么?
术前2小时还能喝糖水;术后不需要考虑是否排气即可进食;术后不再使用或很早就拔除胃管、引流管;术后没有疼痛感早早就能下床走路;胃肠癌手术三天后即能出院……在没有经历之前,许多患者都觉得这样的手术体验和康复速度不可思议。     这得益于 “加速康复外科(ERAS)”。“虽然加速康复外科常伴随住院日缩短,但这并不是他的目的和评判标准,其核心是让患者机体及心理快速恢复,在术前、术中、术后应用各种循证医学证实有效的方法加速患者的康复,减少术后创伤和应激。”中国医促会加速康复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李宁教授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院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中心主任何裕隆教授等专家们在第二届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加速康复外科学分会年会暨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历程专家访谈上共同表示。据了解,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已进入中国10年,目前已经在结直肠、骨科、泌尿、妇科、乳腺等外科手术中显示出积极的作用,在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降低治疗费用及增加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  什么是加速康复外科?  听到加速康复外科,人们往往会想这是个什么新科室吗?何裕隆教授表示,“加速康复外科”,这不是一个新的科室,而是一种全新康复理念,可以在各个外科中应用。  “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于20世纪90年代,由丹麦的Henrik Kehlet教授首先提出,是一种围手术期处理程序的创新概念。是采用有循证医学证据证明有效的围术期处理措施,降低手术创伤的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从而达到加速康复的目的。  2007年,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就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黎介寿教授首次引入中国,至今已有10年。何裕隆教授介绍,其所在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2008年引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首批71名大肠癌患者入组,研究发现,对照传统康复组,这些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少,平均花费低。  据介绍,目前我国结直肠、骨科、泌尿、妇科、乳腺等多个外科已应用加速康复外科,并显示出积极的作用。实践已证明:加速康复外科在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降低治疗费用及增加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  0疼痛,0焦虑  加速康复外科不仅医身还医“心”  “无痛”是加速康复外科的核心内容之一。  “疼痛管理是ERAS的核心内容,其中最关键的就是镇痛方法和药物选择。我们应用多模式的镇痛管理,一方面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同一种止痛药带来的副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充分控制疼痛,就能更早下床活动、进行康复锻炼。加入选择性COX-2抑制剂等多种镇痛药物,虽然多用了药,但是实际上比单一使用阿片类药物治疗带给病人的花费反而降低了,因为副作用少了,病人恢复快了,总的治疗花费就会减少。”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学院麻醉科主任黄宇光教授说到。美国2016年发布的《术后疼痛管理指南》中强烈推荐:除非有禁忌,对乙酰氨基酚和或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应该作为术后多模式镇痛方案的一部分。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主任黄文起教授表示,镇痛还需要有“全程”的概念,从产生到缓解到无痛,都需要关注,而不仅仅在术中和术后初期,在不同时期应用不同的镇痛方案,通过教育和沟通,让患者舒适地接受手术,真正感受0疼痛。  患者心理健康也是加速康复外科的关注重点。手术病人多半都有焦虑、抑郁等情绪,不少患者即使手术成功效果满意却仍然选择了自杀。加速康复外科的预康复理念可以有效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如提前进行心理健康干预,与患者沟通让其充分了解手术的各事项等等。加速康复外科之父Henrik Kehlet教授表示,缓解患者焦虑,关键在于要有统一的患者管理规划,让患者及家属清楚明白“今天要干什么”,并保证在与患者沟通时,不管是医生还是护士、护工就“干什么”的问题能保持一致。  近半患者对手术疼痛管理不满意  加速康复外科还需进一步发展  根据一项包含1000名骨科、普外科和麻醉科等实名医生和近28000名公众参与的”我的疼痛观”调查结果显示: 99.7%的医生和90%的公众认为有效镇痛管理可以加速术后康复,87%的公众表示在未来手术中愿意选择术后镇痛药物来减轻疼痛,70%的医生在术后为患者使用了合理的镇痛药物助患者加速康复。然而,在做过手术的患者中仍然有90%的人有过疼痛经历,其中中重度疼痛占比达50%,此外,46.9%的患者对术后疼痛的管理表示不满意或很不满意13。  “从上述两组数据对比不难看出,有近30%的医生虽然认识到术后疼痛管理有利于患者康复,但在实际临床中并没有执行。而近半数的患者对术后疼痛管理不满意,说明在执行层面的术后疼痛管理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也反映了医患双方对术后疼痛管理及加速康复外科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何裕隆教授解释。  中国医促会加速康复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李宁教授  “ERAS在中国的十年是发展的十年。”李宁教授说到:“目前ERAS在我国的临床应用初见成效,已在全国多家医院、多个科室、多种手术中取得成功。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医生和患者对围术期镇痛仍有未被满足的需求。对此,我认为未来我国应尽早启动ERAS多中心研究,发挥大数据的作用,加强宣传教育学术交流学习,将ERAS设立为考试课程、专科继续教育、甚至是职业认证考试的一部分,制定适合中国医疗环境的不同的疾病诊疗临床路径,推广ERAS多学科协作(MDT)模式。人民卫生出版社最新出版的《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实践与共识》(主编:何裕隆、李宁)将成为国内首部全面介绍加速康复外科的专著。这也将极大促进学科发展,更好地迎接ERAS在中国的下一个十年。”





  会议介绍:  4月20日~22日,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加速康复外科学分会主办,广东省医师协会加速康复外科医师分会、广州市医学会加速康复外科分会、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十人民医院、《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加速康复外科学分会年会暨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历程专家访谈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来自丹麦的国际加速康复外科之父Henrik Kehlet教授、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之父黎介寿院士、国内加速康复外科领域先驱邱贵兴院士、国家卫健委赵婧主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王文京副秘书长、人民卫生出版社杜贤总编等专家以及国内临床一线的普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骨科、麻醉科、护理领域医学人士齐聚羊城,回首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发展历程,共商我国加速康复外科大业。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李宁教授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院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中心主任何裕隆教授共同担任本次大会主席。期间,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加速康复外科学分会肝脏外科学组正式成立,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实践与共识》正式对外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