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哈尔滨市发生一起严重医患冲突,一名患者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时,闯进办公室,刺死1人致伤3人。据该院介绍,由于伤势严重,一名实习的研究生不幸死亡,他刚考上了香港一所大学的博士,并计划今年夏天结婚。三名伤者中,一个在骨科接受治疗,一个在整形科接受治疗,还有一名在ICU监护中。事件发生后,民众纷纷悼念死者,感叹目前医患关系现状的紧张,也有人感叹医生行业越来越缺乏安全感,成为高危行业。 这并不是第一次发生。半年前,9月15日,北京同仁医院医生徐文被其5年前的患者连砍数十刀,血洒门诊楼,造成重伤。紧接着9月21日,武汉协和医院心内科重症监护室被患者家属纠集多人闯入,院方十余人受伤入院。 医患关系为何如此对立? “医患本一家,生命皆无价!”哈尔滨事件发生后,著名的武警总医院肿瘤生物治疗科主任、病理科主任纪小龙医生在博客里做如此感叹。都是一群年轻的生命,却发生这种极端的事件,患者和医生的对立,本不该“你死我活”,却走到声明的尽头,实在让人痛心、伤心。 近年来,医疗纠纷不断增加,医患暴力冲突恶性事件频频发生,引起了各界的忧虑。这一系列充满暴力和血腥的问题背后存在哪些深层原因?除了要求严惩凶手,保障医护人员的起码人身安全之外,应该找出问题的本质,不让医生和患者受到伤害。 本质上,医患冲突的根源是医疗领域长期的体制问题。一方面是群众的看病难、医疗服务体验差。很多人大清早出来排队挂号,花了大半天时间,好不容易走进医生办公室,却只呆了几分钟就被打发走人,有时候还能要忍受一些医生的白眼和谩骂。另一方面,医生的社会形象也十分败坏,普通百姓眼里的“医生”成为红包和灰色收入的代名词。 这样,看病难,看病贵,灰色收入,这些深层次问题表现出的焦点就是医患冲突,而医生作为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成为医疗体制问题的出气筒和替罪羊。 在今年“两会”上,长期关注医患关系的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说,由于看病难、看病贵,医院和医生留给患者的第一印象就不是正面的,没有哪个患者对看病难、看病贵感到满意,此时如果再发生医疗事故,哪怕是轻微的失误,患者内心本就淤积的不满情绪便会被激发,调解、处理再出现问题,医患冲突便无可避免。 此外,更深层次的则是,在医院的收入中,技术性收费只占很小的比例,主要是通过加价卖药、过度医疗和过度检查来体现其“价值”。“以药养医”制度的诟病现在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药品价格虚高,不仅增加患者和社会的负担,滋生腐败,也使得“白衣天使”的医生丧失其职业的尊严。 医患矛盾根源是信任的缺失、体制的弊病 医患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模糊化,处于灰色地带。去年发生于佛山南海红会医院的,医护人员错把早产儿当做死婴遗弃的事件,以及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八毛门”、“缝肛门”事件,被媒体报道之后更撕裂了原本脆弱的医患关系。 患者对医疗体系的不信任,自身医疗基本知识的缺乏,院方医疗服务沟通的问题,这些都是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一些严重的医患冲突,往往是常年累月的医生慢待病人造成,看病态度差也是无数人亲身经历的事情。然而,这个社会也不乏一些好医生,认真对待病人,设身处地的为病人考虑,赢得病人信任与理解。 由于患者医疗知识的缺乏,民众对医疗现状的不解和不满,很多家庭也担心病不起,患者和家属势必担心、焦虑,这就要求医生需要多一些耐心,通过不厌其烦的沟通,竭尽全力的救治,解除患者的病痛和心里的担忧。因而,当前最为紧迫的解决途径是,恢复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相互理解和信任,让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让医生也能竭尽全力救治。
在正常的医疗工作里,医生和患者之间建立起码信任,这是一切医疗的前提。当发生医疗事故,或者对治疗有异议的时候,建立完善的监督、协调机制,这也是有效化解纠纷的办法。目前很多医患冲突暴露出来的暴力和血腥,其背后还是由于医生患者之间沟通不足,而司法仲裁等不能有效作为等问题,又导致整个医疗体系不能高效率运转。 同时,患者也应该懂得基本的医疗知识,现代医术毕竟有所局限,医生也有无奈地步,医学上有许多无法解决难题,不能期望过高。因而,政府需要加强医疗知识的普及,使得民众懂得一些基本知识,及时检查、预防病情。一旦无法拯救,患者和家属也应理性面对,而不是情绪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