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家抗凝门诊于今日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正式揭牌成立。这是国内在规范抗凝治疗的一次重要尝试。抗凝门诊的成立标志着医院在满足房颤及心脏手术患者定期监测INR水平的需求、提高患者抗凝意识、规范抗凝管理方面又迈进了一大步。 规范抗凝治疗有助降低卒中风险 每5个脑卒中患者中就有1位患者是由于房颤导致的。房颤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在美国大约有560万房颤患者,而中国的房颤患者有800万。房颤患者的中风率和死亡率是非房颤患者的两倍,由房颤引起的中风比其他原因引起的中风更为致命。而对于接受了心脏瓣膜置换、瓣环植入等手术的患者而言,血液流过人工瓣膜或成形环时容易在周围凝固而形成血栓,严重可危及生命安全。 如何对血栓性疾病、房颤或者进行了心脏瓣膜置换、瓣环植入等手术的患者进行有效的基础抗凝治疗以减少血液凝块的形成,如何防止心脏病、中风和主要动静脉阻塞所带来的危害是国内专家们非常关注的问题。 抗凝治疗是血栓性疾病、房颤或者预防心血管病患者中风、预防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瓣环植入等手术的患者术后血栓等诸多疾病必须进行的基础治疗之一。目前最常用的抗凝治疗药物如华法林,已被证明可以降低至少68%的中风风险。但是,尽管抗凝剂在减少中风风险方面疗效显著,但在高危患者身上却未得到充分利用。因为抗凝药物的服用剂量由于受到患者年龄、体重、饮食习惯、服用药物、基因亚型等因素影响而因人而异。剂量过大容易引起出血,剂量过小又达不到抗凝作用,所以,尽管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在减少中风风险方面疗效显著,但在高危患者身上却未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服用华法林的患者必须定期监测INR(国际标准化比率)水平。INR是由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计量单位。医生会根据这些数据为患者及时调整华法林的剂量,达到安全有效的目标值范围(INR 2.0-3.0)。 建立抗凝门诊 实现规范化抗凝管理 南京鼓楼医院心胸外科行政主任兼抗凝门诊主任王东进教授表示:“只要能定期监测INR水平,并将其作为疾病管理中的重点,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不良事件的风险是可控的。INR监测对于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及规避出血风险(或形成血栓)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抗凝门诊揭牌) 南京鼓楼医院院长丁义涛教授指出:“我们不仅关心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我们也同样关注患者术后对疾病的长期管理。因此,这些患者术后的抗凝治疗能否到达最优的效果,一直是医院以及心胸外科最为关心的问题。但由于公众普遍缺乏抗凝管理意识和常识,且存在治疗不规范的现象,抗凝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 抗凝专科门诊在发达国家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在我国还处于讨论阶段。南京鼓楼医院积极引进规范化抗凝管理模式,为患者提供更规范、专业、全面、便捷、更具有针对性的医疗服务的同时,帮助患者树立抗凝管理的意识,让更多的患者参与到自己的抗凝管理中来,实现个体化抗凝管理,获得更有效的治疗效果,减少出血和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治疗成本,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南京鼓楼医院抗凝门诊采用罗氏诊断康固全凝血检测仪,为患者提供了一种简单、快速、方便、安全的方法监测INR值,只需在手指上扎取一滴血液,在1分钟内即可得到准确的检测结果,避免了静脉抽血的不便与痛苦。同时,抗凝门诊还与临床药师展开药学监护的紧密合作,协助医生针对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在正确的时机为患者处方正确的药物和剂量,切实规范抗凝剂的临床治疗。 王东进教授表示:“相对于普通门诊,在抗凝门诊接受治疗的患者出血概率要减少59%[5],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INR的达标率,缩短INR调整达标的时间。为了更好的为患者提供抗凝服务,我院还增设了方便快捷的检测服务,提供诊断、风险性评估及治疗方案的指导。通过定期举办抗凝治疗患者教育活动,帮助患者进行规范的管理、随访和监测,更好地维持INR水平。针对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药物剂量,及时调整抗凝方案,保证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最终全面实现抗凝治疗规范化、个体化、最优化管理。”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