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城市

直播:医客沙龙“医生多元执业如何精彩启航”
随着医疗改革的发展,医生的执业方式变得多元起来。留在体制内执业、多点执业、创业、创建医生集团......然而,多元化的执业形态也让许多医生踌躇不前,困惑、担忧随之产生。处在十字路口,医生该向左走、向右走?如何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执业之路?   11月12日下午1点30分,医客在深圳柏林诺富特酒店举办以“医生多元执业如何精彩起航”主题的“医客沙龙.深圳站”,邀请体制内外的探索者齐聚一堂,探讨医生多元执业的未来。39健康网将进行图文直播。  华康移动医疗的COO戴廉进行主持。   今天主题是医生多元执业如何精彩启航?为什么定这个主题?为什么在深圳举办呢?戴廉表示,什么是多元执业?这是我们新造的,多点执业在我看来在五年前开始政策层面推动医生执业变化的自上而下的力量,自由执业是三年前微博开始不断有医生呼吁改变自身处境达到的一种状态,是自下而上的努力,但是都不能概括医生的从业方式发生的变化,现在医生的从业方式和两年前、三年前、五年前相比已经大大不一样的。张强医生从体制内走出来,甩掉了科主任的职位,成立了医生集团。林锋教授也是私人医生集团的联合创始人,是跨着体制内外做丰富多元的方式。北京朝阳医院的刘主任,和九位伙伴一起成立了一个集团,这是垂直细分领域跨学科的执业状态,探索的是一种团队的协作,新的团队医疗的形式,除了这些走出体制或者没有走出体制的探索,看到有很多医生仍然坚守在公立医院的岗位上,执业形态也发生了变化。有些人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把网络也变成了另一职业的阵地,还有一些人希望网络改变与患者交流的方式,甚至自己构建自己的平台,这是医生的探索。  我们看到,决策层和管理者也都在做各自不一样改变,今天为什么放在深圳?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深圳和广州是多点执业政策破冰的地方,也在持续不断推出一系列的配套政策。我们还看到医院的管理者,最早关注多点执业时,大家观点聚焦在多点执业不灵,最大的障碍是院长,今天看到两位公立医院的院长非常主动积极的来到我们会场,他们也认为时代在变,而且他们作为管理者,主动拥抱了革新,他们是非常令人钦佩的,这也是为什么在深圳办在医客沙龙,并且把主题定在医生多元执业如何精彩启航的原因。——————————————————————————————————————————————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巡视员廖新波发表名为《南国的风,畅想中国医生执业新形态》的演讲  非常感谢医客邀请我来这里跟大家一起启航,按照医客给我的课题跟我讲课的题目“南国的风吹起医生执业新态势”。改革开放之后,吹起了改革的新风,深圳从一个不起眼的小渔村发展到现在全国最大城市之一,容量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深圳楼房升到6万、10万,医生的待遇有没有从2千升到2万?没有。为什么?因为医生的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如何去体现?   通过改革推动,使得医生就业发生改变,才能使我们各项改革推行,说到南国的风、医生多点执业也是从广东开始推起,2009年开始成为16家医院的试点单位,这五年甚至六年我们工作没有得到如意的结果。   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推多点执业,为什么推不起呢?原因很多。最近广东在重新出台一份关于广东省医生多点执业的指导意见,在原始稿里有四个亮点:   允许公立医院副高医生开个人诊所,允许以他们个人的名义开医生工作室。我在06年就有这个设想,非常庆幸的是在去年林锋勇敢的给予实践,林锋又给它成为一种新的台阶、新的概念,医生工作室是如何的状态呢?稍候跟大家分析。   同时,鼓励全国医生以一种团队形式跟医院发生一种新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现在在推行的、国际流行的PHP模式。同时,也允许几个科的医生合作形式办精神病、康复护理医院,这些亮点的地方在全国没有的,非常可惜,我知道最近上网公示的四点隐含在里面没有明显抵触。推动医生多点执业、护士的多点执业也在尝试。发展医疗事业也好、健康产业也好,离不开护士职业要求。不管专科护士还是全科护士医院是短缺的,如何激励护士走出去呢?护士走动是目前职业状态发生改变的同时价值提升。医生很惨、护士更惨,这是当前的状态。   今年国家发布了《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但从开始允许多点执业到现在,从数字上看非常可怜,有些地方甚至是零,是什么原因呢?无非是单位枷锁依然套牢在医生的脖子上。改革六年来,我们没有取得实际性的进展,医疗费用不断上涨、投入不断增加,医疗费用平均增长了2.5倍,为什么有这种状态呢?这是牢固的垄断体制所铸成的高坝,我们把资源源源不断往坝上堆,使下面寸草不生,这是当前的实际情况。最近讨论互联网讨论多点执业非常激烈,北京诸多大院长也在讨论互联网,讨论互联网的结果是什么?我们建立了一种庞大的医疗集团。公立医院之所以庞大不是个人的能力,是制度造成。   如果是公立医院的院长,去民营医院管理能否有今天的辉煌成绩?能否有医生跟着你跑,高层领导也注意到这形势,目前形势也是促进医生多点执业的大好时机,大型公立医院的门诊逐步从大医院退出,不知道深圳如何应对这样的状况,我也不知道广东省这么多大医院如何应对、全国如何应对,是否单纯的分割呢?大家认为不可能,但是也不是不可能,当我们政策刚性够足的时候,行政的命令使他们退出时,必定要退出,VIP将从公立医院退出,这才是政府办的医院。   某地让我设定医生发展规划时,我说不要全盘否定政府主导,不要全盘使用市场经济,政府干预要干好,必须要让出市场部分完善市场。目前形势对促进医生多点执业非常有利,政府推动从单位人过渡到社会人,逐渐从身份管理转到岗位管理,这个口号提了很多次。医生多点执业可以使政策发生改变,政策改变的东西有些已经完成、有些正在来临,比如说社会保险、福利社会化。医院的院长们还用什么来留住你的医生呢?如果你管理理念不发生变化,随着医生多点执业真正成为一种强劲的东风时,更多的人愿意选择。刚才看到医客做的调查,蠢蠢欲动的人大有人在,这是一种潜力。如何迈出这一步呢?医生工作室最容易实现的形式,没有法律的障碍,尤其是多个文件列出,可以不需要院长同意的情况下可以出走,问题是我们没有出走。只要够胆像林锋这样迈出第一步,必然有很多的思想,价值才会真正的实现。所以说医生多点执业以工作室的形式是最容易实现的形式。   工作室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就做什么,关键是未必能解决什么,林锋的价值是有2000块钱解决患者之忧,这2000元不是为有钱人服务,而是为有需要的人服务。如果林锋工作室延伸的话必须要有医生价值的延伸,在工作室答应不收红包,答应30分钟的问诊,答应最权威、最负责的回应,这就是价值。我也在为民营医院设计,为医生工作室创造条件,为他们建立平台。建立医院为什么?不为病人,为医生创造平台,医生如果不能解决问题还能为患者服务吗?不行。我们完全从就诊、住院、看病、康复形成一个具有一定价值的价值链,这就是医生工作室。   如果说医生工作室还认为是为有钱人服务,要达到为全民服务,“网络全科医生”制度化是一条可行之路。如果我们全科医生依然用传统的方式为社区病人服务,要多少全科医生?在广东全科医生数目少,高学历本科学历的医生不到一半,如何发挥另外一半的作用呢?网络+全科医生+政府的引导,形成制度化。网络全科医生没有法律障碍,只有观念障碍。网络全科医生制度是市场经济、网络经济下最好的实现形式。一个多赢的组织实现形式——医生赢、居民赢、政府赢。通过法律规范,行为监督,运用大数据对每个服务提供者和需求者进行管理,实现多赢。   比如说第一次看病可以不在网络看病,但是看病之后的资料、管理、康复、健康忠告能否在网上实现呢?正如一些院长非常看不起互联网,互联网可以医疗吗?强词夺理,谁也没有说互联网可以解决医疗的问题。如何合理分诊,如何使看病的病人没有盲目性,如何提高健康数量,医保、财政是否想一想支付制度该怎么做?减少看病的次数是不是减少投入?一定是。   网络全科医生可以通过后台管理,要什么考核什么,绝对比现在的传统考核来的真。因为病人不会恭维你,服务不好给差评,必须使自己更有能量,使你的病人信服你,网络医疗、网络全科医生是可行制度。   分诊医疗,如何分级,目前的状态可以说医院越来越大,基层服务能力越来越差,形成下面无人,没有医生、没有病人,这种状态怎么解决?其实医生真的是多点自由执业之后,实行像国际现在所通用的签约制度,会形成现在所讲的重度垂直管理,形成了O2O的闭环,这就是我们网络里面所讲的私人定做,更加个性化的一种模式。所以说,要解决分诊医疗,互联网+医生自由执业,互联网+支付制度,就可以形成一个很好的管理闭环。  目前医生之所以依附医院,而且非常依附大医院,因为大医院有非常强的盈利能力和发展空间,只要成长好的医生实行支付制度的改革,把原来的支付方式分成四大部分,医院服务就是护士成本、管理成本、感染控制成本、信息成本核算成一天多少钱、一次门诊多少钱由医保支付。医生就是个人价值,不产生一种利益管理,切断利益链的支付制度才可以改变以什么养什么,难道现在不是要医生养医院吗?确实是医生养医院。提到号贩子,我的思维方式完全和一般人认为的不一样,这就是医生的价值,他们所提供的服务不是针对有钱人,不是达官贵人,而是有需要的人。我需要吗?我不需要。为有需要的人提供一个行医空间,使我们医生找到合适的病人,病人找到合适的医生,互联网情况下我们可以逐步去中心化。   自由执业怎么分诊医疗呢?首先建立好硬件,像麦当劳一样,提供服务、视觉规范,到哪里都是一致的服务。不要人为制造一些医疗发展障碍,比如说做肠镜,只要社区医院符合要求,就让有资格的医生去做。发展医生多点执业,真正成为社会人。不管对什么医疗机构、什么性质的医院都是一项非常有利的事情。   谢谢大家!——————————————————————————————————————         深圳市卫计委秘书处(医改办)处长李创 介绍《深圳开放式办医与医师执业方式改革》  非常高兴医客邀请我跟大家做交流,主要目的听一下大家对深圳医改有什么新的启发,听了廖厅的讲课非常受益,我非常认可。深圳的医疗行业正在走向一个开放式发展的新的里程,今天也是想一下整个深圳未来怎么开放式发展,通过医生执业方式改革推动深圳开放式发展,我们是怎样考虑的?我们有什么样的梦想?  深圳面临的问题是高速发展人口急剧膨胀,深圳医疗资源总量跟北上广差距非常大,而且水平有相当大的距离。现在市里面下了把深圳打造成为国际化的医疗要求,把广东打造为医疗强省,打造广深医疗高地,我们也在积极努力。我们现在和北上广的比较,有相当大的距离,目前分级诊疗体系也不完善,社康中心发展也是参差不齐的。深圳开了第四个党代会,总的要求是建立更高资源的医疗体系,努力让群众享有更高医疗服务,打造医疗中心。  未来五年按照广东人的住院率,和就诊人次,深圳医疗资源需要最少扩一倍。目前,深圳每年有门诊量3%,住院量8%的增长,住院需求量比较大。目前深圳的医疗服务体系处在优化升级的阶段,也是跨越发展新的里程。目前三甲医院跟大城市比还是比较少,根据测算,目前是26家,五年以后我们三甲医院达到68家。  在医疗资源优化布局上,我们会建立区域性的医疗中心,包括医疗的辐射能力、规模、诊疗服务的质量和专科重点结合的建设。一个区域内有一个区域性的医疗中心。  深圳有可能打造为国际化的医疗中心。但是我们行内的人也好、外界的人也好,认为深圳打造国际化医疗中心不太可能。不管可不可能我们有这个梦想,深圳有能力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为什么?深圳地理位置好,经济基础也比较好,有这样的优势条件。  深圳整个经济已经转型了,产业结构优化了,今年财政收入是两位数增长,上半年增长了20%、30%。深圳财力比较雄厚,有财力支持,公立医院建设、医疗服务发展也有经济支持。深圳生命健康产业比较发达,下一步促进生命健康产业和医疗深度协同发展,这方面深圳有优势。  深圳政策环境这几年都在不断优化,医疗卫生三名工程政策,鼓励社会医疗举办高水平三级医院等政策不断出台,目前出台深化医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打造更高质量医疗服务体系1+7的文件,有一些更加超前、更加开放,规模更加宏伟的蓝图。  深圳医疗水平差,跟北上广比还有很大距离,经过过去几年努力,速度在加快,包括引进国内外的名院、名校来深举办医疗机构,现在所有权和经营权都分离,交给民营医院运营,成效也比较明显,未来这方面的架构更大。现在已经建成了香港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南方医科大学,中山大学也准备在深圳建一个医学院,下设三个附属医院。从整个发展形势来讲,深圳整个医疗行业发展在加快,致力于打造名院、名校积聚的发展局面。   医疗服务模式的改革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动作,比如说深圳居住的境外人士比较多,都希望获得国外的医疗服务模式,这几年希望在一个区域内把检验检查、护理、药房都配好,国内外专家带个包就可以来开诊。比如南山的维世达胜凯名医诊疗中心,有三十多个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的医生在这里开诊。  为什么深圳要推动社会来打造高水平的三级医院,加快做这样的事情呢?深圳已经有有一批公立医院的优秀医生,他们可以出来做医生工作室,深圳市政府有钱,但是不能包办医疗行业,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开放式的机构,一定要有市场化的机制,让名医开医生工作室有更加灵活的平台一起协作,不仅提升自己的执业价值,也可以让老百姓获得公立医院服务之外,做更高层次的健康管理服务。  医生多点执业,整个医疗行业发展是这样态度的:医生必须要管办分开、医生必须是自由人,必须要有多元化的办医体系。比如说我是深圳市人民医院的医生,如果到深圳市第二医院或者到林顺潮医院开诊,法律上是允许的。在省厅的支持下,我们率先实行区域注册,如果注册深圳所有医疗机构都是合法的。比如说人民医院的医生能不能到第二医院执业,那是跟院长的关系,如果签的合同是两天,两天之后愿意去哪里都可以去哪里。多点执业两个层面,一个是法律上不合法,一个是契约管理。现在公立医院院长很好做,医生编制内的人想炒他炒不掉,管不住,想出去没门。我们目前的形式,对于整个公立医院院长怎么加强提高医院服务医生的水平,提出一个更大的要求,以前你是坐享其成的,将来要想留住人,要提高待遇,营造更好的工作平台,这是院长服务医生,将来开放发展之后对公立医院院长提出更高的要求。  目前,深圳通过医师执业注册管理系统备案的医师是500多人,实际上我们很多公立医院的副主任医师都在多点执业。比如原观澜人民医院现在龙华新区中心医院开了个名医诊疗中心,深圳市几个医院各大科主任都在里面。在深圳,多点执业是一个常态,不是医生不愿意去而去不了,是偷偷摸摸去。以后这块要要规范,深圳正在做多点执业管理系统。  前几年我们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推这个事情,深圳市两三千医生愿意跳出编制门槛,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也好,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也好,是没有编制的公立医院,相当走了半步。如果公立医院更有保障,民营医院心理没有底,但是我们能够做这个事情,下一步全面推动医生自由执业打下很好的基础,从目前来讲,我们认为公立医院没有编制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理上的影响因素。这几年研究去行政化、去编制化,说白了去编制化不是革你的命,改革是创造红利,不是让你以后生活没保障。编制后面是社会保障、晋升通道、工资待遇退休保障,去编制化以后,跟原来有编制的人一切待遇可以继续保障,也可以按照新的执业轨道运作,新的执业轨道比现在做的更加舒服。  比如说我以前从卫计委工作,到医管中心,医管中心是事业单位,现在是聘用制的公务员,聘用制公务员就是社会医疗保险,原来公务员是财政保障退休的,比如说明天我被开除了,派到以前委任制的保障不了。现在改制了公务员制,开除了还有保障。现在制度比以前制度更加保障大家的待遇。  如果有些人翘着二郎腿不愿意干活,去行政化去编制化对这些人的影响就比较大,政策实施的阻力也来自于此。但是去行政化、去编制化是一种方向,这是不可改变的。公立医院去行政化、编制化带来的结果是医生脱离了单位制度,对民营医院是很好的事情,对我们有能力、有愿景、有志于提高医疗水平服务大众的医生来讲是一个很好的事情。  医生多点执业放开以后,有几件事特别重要:  建立医师执业的自律制度。诚信体系要建好,监管机制要完善,不是按照过去行政手段管理行业,而是用行业的机制、行业的法制、行业的资历规范和约束体制运行,包括医师执业的管理制度、医师诚信系统发挥更好医师协会、医院协会方面的作用,共同营造医生服务平台,共同为医疗行业服务。  建立医生专业技术评价制度。现在公立医院医生职称都是以省为单位的评审制度,大量的医生向创新委申报课题,很多人拿了课题做阶段性成果后面不做了,有了阶段性成果就申报职称了。现在行多医生忙于做职称论文、职称科研,跟临床技术、服务病人没有任何关系。去年在医改时做了探索,建立一个符合医疗医生自身价值规定的专业技术评价体系,参照美国的商业医疗保险评价商业保险机构的寿险医生机制。做了多少手术,疑难程度有多大,疑难复杂到三四级越多价值越高。我们在眼科医院几个单位科室做了试点,有40%、50%的医生聘在这个岗位,实际上没这个能力,目前是这个状况。我觉得医师多点执业以后,医生的执业价值体制改革也是要跟着改革。  社会办医方面一高一低,高是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高水平的三级医院,公立医院医生做医生工作室时,带着病人去外资医院做检查获得比公立医院更高的报酬,公立医院一切的报酬是政府管制的,否则留不住高水平的人才。  今年到明年要大力推动健康产业,健康产业里面最大的产业是家庭医生服务产业,跟养老产业结合,以家庭医生为主的医疗和养老,未来是健康产业最重要的产业。家庭医疗服务过去几年一直做一直推不动,老百姓觉得这个东西没有什么好的东西,没有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把资源、项目、链条整合,我们要给深圳市民打造一个生命健康树,在生命健康长河中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把公共卫生、医疗、养老一起整合。但医生不愿意做家庭医生,一天到晚忙的要死,哪有空做家庭医生服务,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上班,做日常工作,多做了也没有什么新的更高的报酬待遇。一定要让家庭医生、全科医生能够达到专科医生一样的报酬,要全科医生也一样拿到四五十万,只要认真为老百姓服务,努力提高技术水平,一样可以跟专科医生拿到更高价值的报酬,这样有更多的人愿意从事全科医生服务,把医疗结构倒过来。深圳有资质的全科医生9.7%,希望未来有30%、40%,甚至60%的人都是全科医生,这样才能符合向人的健康管理转变方向。  公立医院门诊人满为患,该怎么做呢?过去对门诊住院都有补助,以后将对门诊减半补助,把补助的钱加到住院和急诊上。公立医院就要做公立的事,基层医疗机构做基层医疗机构的事,从财政体系上也要下工夫。深圳准备对社会办的医疗机构民营医院为本市参保人提供医疗服务也同样提供补助,要慢慢把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政策扶持层次拉平。公立医院能做的事民营医院一样能做,公立医院做到政府有补助,民营医院只要为人民群众服务一样可以得到政府的财政补助。  谢谢!———————————————————————————————————————  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院长孙喜琢谈 《公立医院如何支持医生多元执业》   大家下午好,我们非常支持多元执业,我们已经有7个人多元执业,我们是区级医院,希望省级医院到我们这儿实行多点执业,希望我们医院的医生下到基层、下到社康,反应比较冷淡,有很多原因:  第一,我个人认为深圳的医疗资源相对来讲供给不足,各位医生非常忙,不管在哪儿都是患者人满为患。深圳医生报酬还算不错,政府给公立医院投入也非常充裕,造成了医疗机构之间缺乏竞争,也不用竞争,患者人满为患。有一些医生找到我,想自己成立工作室,我说这个非常好,完全可以依托于罗湖医院集团,给你充分的支持,给你一个平台,利用和使用集团内的所有资源做你的工作室,做你的医生集团。  下面汇报一下我们建立新型医疗服务模式的经验。罗湖医院集团是真的进行了公立医院改革了,怎么改呢?从机制上,建立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罗湖公立医院3家,机构5个,把这些医院放在一起,还有院办、院管的22家社康中心,这样一体化的医院集团算是比较少的,我们把它整合在一起成立了医院集团,这个集团是理事会管理。原来医院是卫计局管理,我的任命是区委组织部任命我当医院院长,我也是党管干部,成立理事会以后理事会任命我,我下面各个院长、中心主任都是由我任命。当时大背景对公立医院改革非常有好处,深圳取消了事业编、去行政化,这样的大环境创造很好,不然我们改了其他医院都有编,谁上我们这儿来。时机非常成熟,现在多少有一些变化,这个变化什么时候可以归位,这是发展的。今天深圳在做,明年可能其他城市在做,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全国走这个路,没有一个国家医生还有带编制这样一说,医生自古以来都是自由职业的人,现在只是恢复了本来,而不是有时间创新?这么多年把医生当成公务员养,这是很大的问题,该发挥的没发挥,没有水平的烂发挥,这是我们的问题。   集团成立以后高度资源整合,比如说放射科,现在集团就一个放射科,检验科也是一个,像检验配送、临床、科教、人力资源是一个部门,这样节省了大量的管理人员,同时效率非常高。比如说刚才有位代表提出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药,患者来了想开点药没有。深圳政策非常好,谁说社康只能用基药?在社保目录范围内都可以配。如果儿科多就多配一点儿科的药,慢性病多就配点慢性病的药,尤其是特殊人群,包括高血压、冠心病,以及妇女儿童保障的药。集团通知下去22家社康就配齐了,这是资源充分整合。   罗湖医院改革不是做航空母舰,我在大医院当院长当了12年,我觉得中国的大医院就跟我们国家的发达城市交通一样,路越修越塞车,没看到哪个城市修路以后不塞车的,大医院越建患者住院越难,大医院抢着做疝气,做胆囊。罗湖医院改革是做社康,我们改革就是把社康做好。我们怎么来做呢?下面的社康中心人员配备不足,全科医生非常少。信息化是非常好的手段,可以通过网络的问题解决一部分医疗不足的问题,可以招聘,但是上哪儿招?全科医生缺的不得了,招不到。如果加入我们罗湖医院团队,优秀的人员底薪基本上给30万,还有20到30万的绩效,希望大家广为宣传。   同时,我们做了四结合:   全专结合。所有集团的医生建一个社康中心,叫居民健康保健工作室,社康中心有一个院领导、三个护士长,集团那么多个学科,22个中心,所有的专科医生都要到社康中心成立保健工作室,能看病就看病,不能看病就做护理,不做护理做居民健康管理,因为是一体化,所有机构的法人代表都是我本人,作为目标考核,所有的资源都可以沉下去,这就是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只有紧密型、区域协同的集团才能真正的资源下沉,而不是我派你下去心还在大医院、申请还是在那儿,看到病人说我后天在某医院出诊你来看,好不容易培养了还被抢走。我们把民政养老的功能和促进保健公共卫生一组人管理,真正有机融合,出台深圳市医养融合的标准,大家可以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   我们既有国内的医生,也有国外的医生,在澳洲聘了全科高级医生,也和美国、芬兰、德国联系,希望英联邦的全科医生有一名,因为太贵了聘不起,除非也有雷锋医生,比较少。希望他们把理念和全科医学服务模式带进来,带动我们全科医生更好地服务。   医卫结合,深圳叫慢病管理,有一个慢病院,内地没有的,有一个疾控中心,大部分是报数,政府给支付,不同城市不一样。既然做上抗,让老百姓做初级保健和全科服务,医生和我们一起组成居民管理团队,今年22个社康按计划讲多少、讲什么病,是讲精神病还是高血压还是糖尿病,讲完之后居民健康知识提高。也可以向学校里面讲,罗湖区讲健康教育,小孩怎么吃,怎么维持更好的心态适应社会,一个学期大约有十几个二十几个学校,这些我们都做,解决了资源不足的问题,成立这样的公司。我们坚持每周在社康义诊。   信息化,是公立医院改革的瓶颈,现在很难做到医患之间的信息共享,从广州看病,要问有没有家族史。去北京看又要问一遍,中国这么大,国家整合能力这么强,作为居民个人信息随时可以得到,但是很难,都是拿个病例问,到现在还有病例本。一个深圳市有很多厂家占了数据,一要就要出钱。这叫医疗IT的占茅房现象,想要数据就要钱,医院和医院之间不讲话,医生和患者之间不讲话,科室和科室不讲话,院长和护理不讲话,才会有你妈证明是你妈的问题。现在逐步实现我们的信息能达到医患之间共享,用了很多互联网因素,打破了占茅房的现象,下个月开始罗湖区的人口将近100万,特殊人群20万,希望来年二月份所有的信息都可以做到医患共享,你的健康信息、管理和自我管理相结合,你自己可以维护,我也可以维护,到集团内任何一个地方就诊信息都有,或者把你的手机扫一下,比如说研发远程会诊系统,不仅我们用,还要给兄弟医院用。   为什么大家重视社区?这是深圳的突破,这里非常感谢市卫计委,医保局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出台了,签约的打包付费。比如说医生管理100个病人,2014年花了100万住院费用,今年支付增加10%,110万,给到医院集团,100个病人会更用心管理,如果这里里面有高血压,突然出现脑出血,20万就没有了,没有了以后就可能超支了或者和去年持平,如果一个脑出血也没有就会省二十万的住院统筹费用,结余留用,是我们李创处长亲自起草的,结余留用可以发展事业、购买设备、培训、激励,以后我们的全科医生会更加努力,他的绩效来源于政府购买服务、医疗机构投入、患者自己消费,更重要的是只要预防好了,我的病人少得大病我会节省很大一笔钱,现在更重视社区卫生了,这就解决了分级诊疗的问题。当然现在还在努力,不一定能实现,如果实现了就水到渠成,不用命令了。   作为医院集团来讲,不能等着患者让他来住院,不希望有脑出血,我们都下去看住血压、血糖,有糖尿病别得肾衰,这样使得健康水平提高,医疗保险可持续,不然很多城市医疗保险支出的增加都在两位数。中国基本医疗保险那点钱一旦崩盘了谁来买单?财政。   中国很多城市都在保工资的状态,这个导向加上公立医院改革的设计对未来也是探索,希望大家多支持、多关注。再回到多点执业,这样一个体系更需要多点执业,谁到我们辖区执业我们都欢迎,把老百姓门诊看好、疾病预防好,最后省的钱是我们集团,希望老百姓越健康、省的钱住院费用越多,大病支付越少,绩效越好。这时候不排斥民办的诊所、个体的行医者,只要在这里都要支持,而且和你一道控制。   医生出去以后怎么管理规定呢?肯定支持。但是在薪酬水平上要有一个调整,比如说今天一周是五个工作日,出去两天就是2/5,相应的管理成本就扣掉。如果说执业一段时间以后就出去了,不在你这里工作了,但是希望留在我们辖区给我们老百姓提供服务,在管理规定上、医疗教学、科研上都有一个考核指标,当然都有上一年度加上这一年度的增量为基数,以及争议事件处理也有全科规定,希望支持集团内优秀医生到罗湖区办诊所,办的越多居民健康到位,解决了人满为患的问题,同时下去更能预防完成初级保健的工作。中医,不管集团内还是集团外的中医,只要在我这儿出诊,每天是300到500的补偿,希望中医多下来,深圳老百姓还是非常信赖用中医手段结合治疗疾病。   谢谢大家!———————————————————————————————————————   深圳市福田区人民医院院长伍贵富分享《关于医师多点执业制度实施的思考》   我相信现在不管深圳区级医院、市级医院,一般的病不需要在医院里面住的,起码1/3的病人不应该住院,门诊的病人起码有一半的病人不应该在门诊。我是做心血管的,做了支架的病人,广东一张处方不能超过100块,放了支架的病人三天跑一下医院比较客气的,来了挂一次号,很多教授门庭若市,很多是拿药的,我觉得这些很多都是体制造成的。多点执业现在成为一个问题也是这个方面的原因。我昨天专门搜索一下百度,医生多点执业有117万条,里面有很多的观点。背景大家知道,今年元月份卫生卫计委发了规范医生多点执业的文件,此后,广东也出台一个,在总结上多个地方突破,医生自由度高了。   医生自由执业,如果仅仅从政策程序而言是非常自由的,流程也比较简单,自需备案,15分钟就可以搞定。广东多点执业政策突破里面,实行区域注册制,取得多点执业资格之后珠三角范围可以自由的来往。   深圳市因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如何对医生多点执业管理,大家都很关注这个事情。总的来讲,多点执业这块,管理上不管是原先的文件还是后面持续更新的都在多点执业医生管理方式、资质条件、薪酬、责任险分担的等问题上都提出了要求,一个是推进医师的流动,一个是规范执业的行为。   为什么要多点执业?为什么要医生集团?做医师多点执业,一方面希望医生多点流动解决医务人员价值体现。不管是多点执业还是医生集团,如果医生的收入不提高,绝对没有原动力的。总体来讲,医疗行业的收入太低造成了多点执业烟消云散。之前说到副院长可以拿到百万年薪,如果真正可以实现,很快可以实行下去。   北京怎么做的?北京2011年3月份出台政策,中级以上的职称执业医师可以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2到3家医疗机构开展诊疗活动,为什么2到3家?任何一个出名的教授干10家20家有的,而且有一个圈子,人为规定2到3家,就像坐办公室规定药品要零加成一样。14年又允许医生开个体诊所又遇到麻烦。14年8月份,不需要院长签字,我觉得这个不太好,这要讨论。   多点执业出来我们从此就自由了,事实上可能还没有那么多。给大家讲一下美国医师培训体系,大家觉得美国医生很自由,包括澳大利亚、新加坡,美国专科医生培养差不多15年时间,除了本科教育以外,进了医学院开始就要考三步,要全美国系统找合适的,最后才到一家医院做专科医生,最后才能成为一名正式的员工,美国医生体系里面确确实实很严格,水平也挺高,美国医生住院指南背的滚瓜烂熟,如数家珍。美国医生培养体系从年轻一代开始就做的非常好,他们的住院医生5点起床是哪些医生?6点起床是哪些医生?7点起床是哪些医生?非常清楚。不像我们8点上班都是8点。美国医生训练出来以后,身价已经摆在那个地方,不是像我们要先到医院签个合约。要把医生和医院的关系理清楚,现在体制下医生就是医院的资产,尤其是很出名的医生。在市场经济的情况下,医生是自由的,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医生和医院的关系是产权的关系,医生提供的专业服务有价值。医生医院应该是平等的关系。   我一个星期工作三天你付给我5万,另外一个医生跑到医院谈,工作3天付给我1万,剩下4天到其他医院找,把4天放到其他医院又去谈,如果水平高一点可以谈4、5家医院,在这种体制下,多点执业才能体现真正价值。归根到底,医生应该成为社会人,而不是单位人,。   多点执业出来以后有几个问题要考虑:   第一,一些很出名的医生本身就比较忙。   第二,单位人受限制。医院签约是全职的,周末不在这里,有一个急会诊,领导要来、心血管开胸你跑掉了,到外面请人干活很难,从现实角度考虑很难。   第三,配套设施不是很完善,特别是服务支撑团队。我曾经到三亚医院做手术放支架,设备配套不行,找护士要叫半天,服务支撑团队也是要考虑的。   以芝加哥慈善医院为例,这是一个心脏专科医院,这个医院只养了行政人员和护士,没有医生。医生到慈善医院去做手术等才跟医院有关系,医生获得相应比例的收入,病人出院后医生跟医院又没有关系了。这个平台建好了,名专家、名医生才有发挥的空间。没有医生就是护理和管理团队,其他的硬件支撑也不同。现在的多点执业大部分理解成为往下面走。社康多点执业开的药也差不多,没有手术条件干不成什么大事。   第四,法律的风险,一提起来这个东西大家理解。    第五,对原执业机构的影响。看为了经济的利益还是事业的发展。有些医生宁可待遇少一点。如果把经济利益当成主要驱动力,贡献度对学科发展有影响的话可能会有影响。   如果多点执业没有完善的政策支撑,怎么做人才梯队的培养。我个人感觉还是蛮难,但我坚决支持这样一个方式。我太太在美国生小孩时找了一名专家看,但是并不是在一家医院看,生的时候在一个医院,随访叫去另外一家医院,这个医生一家医院只工作半天,如果理顺了,多点执业才能做下来,未来整个医疗体系要去行政化。一个城市假如根据人口选约十家医院做公立医院,这十家医院一定不是最差,也一定不是最好的,公立医院由政府来投资,医生公务员待遇,愿意来在这个地方,就旱涝保收。剩下的医院让他去自由发展,自负盈亏,走市场化的道路,而且设备采购、药品采购都是自己来搞,我觉得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我希望大家积极探讨,多点执业不要仅仅成为一个话题,而要最终落实政策。   谢谢!    ————————————————————————————————————————————   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执行院长刘江宁谈《医改与医师执业的思考》   大家下午好!我们医院是第一家大陆香港独资医院,更是香港在大陆第一家的眼科医院。开业到现在运营半年,定位是中高端,收费价格是按照香港私立医院门诊价格的60%左右,首席专家出诊费800块,香港专家做手术有个基本的价,根据病情不同医生打包收费,有议价成分在里面。我们成立了医院研究所,在大陆探索行医的规范。    今天给大家交流的是医改与医师执业的思考,我是医生出身,长时间在医院工作,今天将主要把医院管理、投资办医院的体会跟大家交流。首先,结合今天的课题,医客互联网,医养结合,互联网能不能对医疗产生颠覆的创新改变呢?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见解,但是一定会改变医院的组织形式。今天主题是“重新定义中国医生”,医疗行业是最传统的行业,是很早的行业,今天我们要探讨重新定位医生,这反过来能不能说作为比较悲哀的医生出身,医生找不到角色,重新定位,这也是我们医生所思考的,所考虑这些问题对于个人来讲是种子,所在的单位和组织是土壤,再好的种子要适应土壤,否则另谋高就了,单位和区域也是这样的关系,深圳的土地上不能融入到深圳文化发展创新的步伐里,也是发展不好的,同样城区在这个国家也是种子和土壤的关系,这也是我思考所讲题目的出发点。   谈医院医生,不能避开国家的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确定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的医疗改革起步也不算晚,98年国家开了卫生工作会议,2000年时,国务院办公厅牵头国家卫生部、工商局、人力资源部等八部委出台了关于医疗改革的指导意见,后面有一些变化没有进行了,现在强化改革,为什么没有进行呢?换了一些领导,这些领导说市场化不是卫生改革的方向,还有人说中国卫生改革不成功等因素。   中国实际情况怎么样?这里想强调一下习李新政,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包括他的团队是非常务实,能看到希望的,我认为这是中国的春天,至少对非公有医院、非公有机构来讲是一个春天,确定了市场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要服务好市场,简政放权,支持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同时反腐败、清路障,净化市场的环境。当然也面对一些问题,但是是很有希望的,更看好十九大的时候。领导讲了不作为、懒政也是腐败,需要换一些真正按照市场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自然规律办事,因为习大大按照规律办事。     三医联动2000年出了,这是三项改革,医疗、医药、医保。医保96年实施,98年全国推开,2000年全面铺开,医疗改革有很多的内容,核心的内容是医生和公立医院,公立医院怎么改法呢?去年三月份深圳王荣书记调研也讲了我的观点,公立医院就要分类改革,既然有公益性,不给钱哪来的公益性。就像感冒也要到大医院看、开药也要大医院看,还要找熟人看,政府办的医院全额买单,剩下的股份制、私有化,按市场来,必须打破公立医院模糊的概念。   医保方面要让企业化运作,因为是基金。包括社保是大家,老百姓钱放在那里,企业的钱也一样跟着员工身份进到社保基金池子里,这个基金要保值增值,按照企业化运作。医药药品是市场流通的,这一块市场化程度很高的。反过来看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五年到现在来讲,改革的是什么?货物贸易,真正的服务贸易包括医疗、金融、律师、教育这些高端服务业改革发展的很落后,有了以后按市场规律来自然避免流动环节的弊端。这是医改三医联动的见解。   鼓励民营医院办医、多形式办医,现在投资很热门,房地产、金融、IT都在进来,投资力度比较大,包括莆田医疗也一样,也是整合再出发。外资引进也有一些数据,去年政府出台鼓励7个省市办独资医院,都是发展好趋势。网络化也促进发展,包括主办单位华康办这个一样,信息化、网络化一定对医疗的产业带来改变,而且深刻改变。电话、网络、微信、现场预约,包括医生也有他的客户群,也有医院营销等。包括也建议搞医院医生工作室,包括医生会议室,包括筹备医疗创客学院,就是想通过这些来使我们医生真正的介入病人,实现我们医生的价值。改革最大的就是转观念。包括政府的观念要改,现在很多政府还是按照计划经济的形式来作为,这样会耽误医疗改革的步伐,国家发展这么快、发展这么好,为什么医疗跟不上?难道医护人员只有智商没有财商、情商吗?医司法98年出的医药改,里面包括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这是94年出台,现在还是按照隶属关系规划设置。   随着信息化的技术发展,一定可以实现医生在网上给病人看病,数据准确为什么不能判断?需要做手术可以到大医院去,医生办一个诊所不允许办,这纯粹是权力空间、计划经济的模式。还有医生有病退休不能开诊所,谁养活?这些制度规范上都要完善。包括我们也会参与到里面去,领导们都希望更多的来吸收市场符合规范的发展经验,我们建议法规要做相应的调整。移动医疗移动医生开工作室,合法不合法?医疗纠纷怎么处理?希望法律给保障。   医师执业也是要这样考虑,医生是人要生活、有喜怒哀乐,上了硕士、博士,挣钱还不如上了小学的。社会有一个创造财富和分配财富的合理规则,医生首先是人,才是执业,才是医生、才是为社会创造价值,必须要受到尊重。   谢谢!————————————————————————————————————————   北大深圳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李贤新分享《新媒体时代,医生个人品牌和形象的建立》   大家下午好,我是泌尿外科的医生,在北大医院做管理的工作,医生和管理是相通的,今天是医客沙龙,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每个医生都是一个创客,创客延伸到专业领域,可以定义为医客。如何做好医客?这也是我们思考的问题。大家都提很尖锐的问题,说注册不行很多困难,为什么有困难?因为医客不够强大,如果医生做得非常好,有很好的技术、很好的口碑、很好的形象,这时不用你注册,在座的已经有很多人愿意为你注册,可以很迅速帮你完成你的梦想。   前面主要讲的是政策,关注的焦点是多点执业,我总在思考一个问题,医生为什么要多点执业?要实现你自己的梦想,创造更多的收益让你的日子过的更舒适一点,还可以为更多的患者服务。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要有很好的形象,要树立很好的品牌。现在是新媒体时代,网络社会,APP、微信各种各样的新媒体每个医生都应该用,而且要充分用才能展现出你的技术和品牌。这可以服务更多的患者,甚至可以做很多跟临床、疾病相关的研究。医改这么多年一直推进的,前一届政府做的医改政策不是失败了,而是为当前医改奠定了好的基础。从公立医院管理角度来看,预约挂号对整个国民就医模式是颠覆性改变,引导国民通过预约制度就医,从医生制度讲怎样规范诊断治疗,这是初步的推进。取消药品加成、医保体系、县级医院医改实践对医改创造了好的环境。现在公立医院公益性是确定的,解决大众医疗的保障和基本健康保障。现在多点执业和分级诊疗体系建立给了大家展现技术水平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为了更好体现你的价值和机会,必须要抓住机会提升你自己技术的水平,树立你个人形象和品牌。   现在信息化的技术推进,包括互联网技术深入医疗行业,会对医院管理模式、个人行医模式推动巨大的的转变。从互联网巨头BAT介入看到互联网深入到医院。马云说过一句话未来三十年医生将失业,很多医生骂说不对,他对不是全对,他指的医生不是单纯的医生,是某个行业,比如说信息化推进,我给领导提了收费人员只减不增,因为推微信支付,收费人员干什么?药房人员,不需要发药人员,每个社康都有药店,信息化做到之后,医生开完处方,手机支付确认之后,你还没回家药就送到家里。   国务院发布了推进分级诊疗建设的意见,很多人说实现不了,我认为只是快慢问题,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医生一定是上下联动,而不是医院和社康机构之间单纯的上下联动。这给每个医生提出了要求,医疗模式发生转变,以前病人看病选择庙,医院大,庙前面牌子大病人就来,比如说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是超常规快速发展,十多年饱和有品牌,因为前面有北京大学这几个字,这几个字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以后选择的是你这里哪几个专家在、哪几个有水平的医生在,医生后面有病人的队列,医生走在哪,病人走在哪,对医院的管理模式、个人的行医模式转变。   深圳的医疗市场已经进入了竞争的市场,为什么?    第一,人口恒定,容纳量就这些。   第二,各个区级医院、社康完善带来医疗供给大幅度扩张,加上分级诊疗要求70%在基层单位完成。开那么大门诊、那么大住院部干什么。比如说北大门诊设计4千,通过预约挂号到9千多,我们能力稳住不错了,这些政策落实以后可能门诊量5、6千,要筛选病人,这些达到了分级诊疗的目的,大医院是大病,门诊是转诊、医疗会诊。现在很多网站深入医院管理和医生行为模式改变。互联网也在深入,比如说百度医生,挂号已经介入,北大深圳医院预约挂号,开始是300、500,现在是预约5000左右,80%是通过预约来的,百度医生去年开始介入,通过手机百度医生APP预约已经切入了医院。阿里健康也是通过虚拟处方解决,腾讯是通过微信,用支付切入医院的手段,他们都找到了互联网切入医生诊疗过程中某个环节的入口,市场现在很多人有很多的医生管理集团,打品牌。   刚才有医生提怎么注册、去哪儿经营的问题都可以解决,医生专心做专业,做好提高医疗的技术水平,资源和行医模式有很大关系,品牌会带来资源,网络的问诊挂号是入口。   卓正医疗,从儿科切入点,是做儿童保健,没有具体很多疾病治疗、规避了风险,医生团队以协和和襄阳为基石,把品牌看重更为重要,医生来一定是给患者解决问题,而不是聊几句天,要给健康管理方案、疾病治疗方案,这些才能解决。   友睦齿科,不光解决患者的问题,每个星期还有学术,而且这个学术活动、国际交流培养,比北大深圳院口腔科的学术活动还要频繁,这就是吸引我们医生出去的原因,医生出去觉得现有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技术和技术支持,给患者提供更良好的精致的服务,也能够实现人生价值在里面。   总的来讲,现在无论是医院的管理还是个人的行医,医生一定是以后运行模式、行医模式的核心。医生会掌握病人的资源,一个医生会管理很多的病人。后面会举例,医生个人网页访问量,比一个医院的访问量还要大,因为他有他的品牌。比如说企业可以把平台给医生提供技术支持、APP渠道,这些都可以解决。个人的品牌也要深刻理解它,对于医疗来讲,真正的品牌比这个医生一定要敬业和奉献的精神。选择这个行业一定要有奉献精神,没有奉献精神怎么给患者服务,怎么平等地对待患者。   一定要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要求有精湛的医疗技术。精湛的医疗技术必须要求每个人持续不断的学习,也就是与时俱进的学习精神,这不是休假学习,是在生活中、给病人诊治中、给病人交流活动中学习。   新媒体大家都知道,这些新媒体每个人都在用,怎么用到你个人的技术和生活当中?值得大家认真的关注。以前可能大家关注的PC端是桌式的台式电脑,14年76%是通过网络预约,今年50%是通过APP预约,每个人使用网络的习惯发生变化。   比如说中山大学附一院的高博士,跟我谈想留在这里,他说我刚毕业没病人找我怎么办?就开始思考怎么让患者找到我,在网络上公示,给患者做科普教育、开展网络咨询,开始免费到现在收费,咨询电话每天下午5点到6点,网络约两个病人,半个小时150块钱,不但吸引患者还带来自己的收益。   能够做好的原因是信息透明,告诉病人我叫什么,包括电话、住址。很多人说电话不告诉病人,那是没有服务好病人,如果服务好了,告诉他没什么重要事不要打。微信大家都在用,不具体讲,微信已经深入到生活当中,各个领域从医院、医生到公司以及健康科普的教育和医患沟通都完全可以做到,医生和患者都可以从微信平台上得到很好的收获和收益。   现在看到的是医院的微信平台,微信平台可以作为学术讨论、病例讨论、医患沟通、医患交流的平台。如就医160,可以挂号、可以咨询、可以医患沟通,可以预约患者,可以回答问题,个人在网上可以借助新媒体的工具达到你自己的名医工作室,在任何地方跟你的学生一起打造一个平台完全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务。   医患矛盾尽管很突出,但是每个人只要认真的思考,提高你的技术水平,有这颗敬业心和奉献心一定可以做好。人总要有一个梦想,没有想法是你傻,不是别人傻。不管工作也好、生活也好,要有开朗的心情,明天是新的一天,今天所有的困惑晚上休息以后就没有了,每个人都可以做一点事,天天积累下来一定是做一件很伟大的事业。   谢谢大家!——————————————————————————————————————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大外科主任、中国私人医生工作室集团联合创始人林锋《浅谈医生集团的发展机遇》   目前,我国的医疗生态可以说是政府不满,医生不满,病人更不满。在座不管执行者、管理者还是医者,有可能是病者,你觉得这种医疗生态是正常吗?为什么会这样?在于我们高度集中化的医疗模式,中国有史以来就是公立医院主导。可以说目前是政府买单医院点菜、病人也要点菜,世界哪有这样奇怪的事情,我买单你点菜,不破产才算怪。这种情况下必然形成巨大的矛盾,有限的公共资源和无限的期望就形成了强烈的对碰,不可能谁是满意的。   行政化的划分不管是医生往高处走或者病人往高处走都是理性的选择,请大家不要指责,片面指责医生或者指正病人的行为都是耍流氓,这很正常。现在想要用一种行政分诊的变化,让医生走向基层、病人走向基层都是耍流氓,凭什么?病人有想法,我有好医生看为什么不看?大医院院长有意见,凭什么砍掉我门诊,砍掉门诊财政收入谁来补?多余人员哪里去?这又是一个伪命题。   医生从小医生到大医生,到最后很多意思是最好当科主任、当院长,怎么评价标准?SCI、科研等。这两个是为谁服务的?完全为医生服务的,因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目标,可是医生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大家都忘了,我们的临床能力和服务技能,我们眼光往下看,是病人。跟医生的内心动力出现了极大的反差,任何一个公立医院医生没有自发服务病人的冲动,所以病人感觉非常不满,包括在座公立医院医生你们在自己的医院看病,你们也觉得我要拿刀砍人,我就有这种感觉,找一个本院的教授看看病也是高高在上的,尤其是小医生找到教授时,等我一下,我忙着呢。所以大家要思考、要反思。   国际上怎么样?到哈佛医疗中心等美国著名医院进修回来自在的很,到私立医院干活不愿意,但是却是在美国私立医院受到培训,我们病人也是这样,有钱到香港生孩子、到台湾生孩子,问题一大堆。   前十名的美国医院,请大家告诉我这里面公立医院有几家?那天或有一个大教授在大讲堂上居然告诉我,美国麻省医院就是典型的公立医院,我说这是典型的私立医院好不好。这里只有第五、第八是公立医院的,其他所有医院都是私立医院。   现在风起云涌的互联网,现在怎么引导医生呢?互联网是一个改变生态非常强大的力量,现在互联网导流导什么呢?跟院长谈我让病人向你医院导流,医生说互联网关我屁事,导流到医院不增加工资,增加的劳动量,把我弄到网上,说有十万个网络医生在上面,一年接过一个电话吗?这就成问题了,医生没动力,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我虽然有点泼冷水,但是这的确是个问题。   风起云涌的互联网什么阶段?未来怎么发展?这值得思考。   在国外常规的医生职业模式有三种:   第一,开着私人诊所。马医生有理想就是开一个诊所,刚才探讨为什么总觉得失败?路径有点问题,诊所是需要审批的。希望诊所有定价权必须合法合规,开诊所的手续很麻烦的,没那么简单。   第二,医生集团。刚才这位院长说医生本来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法人,本来可以有谈判权,也可以有定价权,医生只要经过保险公司的认证,保险公司给医生付款,不管这个人跑到哪家医院去。后来发现跟医院和保险公司的谈判权会非常弱,一个个体非常弱,我去公立医院谈判很弱,跟保险谈判很弱,所以有了合伙人股份制的医生集团出现,形成独立的法律机构,有法律部门、客服部门等部门,有独立的定价权,跟保险公司谈就是要这个价,光明正大。同时我的集团足够大的时候会容纳更多的病人。这样的话跟医院谈判的筹码会大,形成医生集团差异。美国典型的医生集团有几个:梅奥医院,本质上就是医生集团。哈佛医疗中心、凯撒医疗集团都是典型的医生集团,不但自己有旗舰医院,同时向外输出他的技术力量。道理在这里,不是简单的模式。    第三,医院雇员,领死工资就可以。   我们医疗生态应该怎么样呢?公立医院保基本,基本要有边界,公立医院的职能必须回归。前一段时间,李克强总理说过建立公立医院大量采用国产的设备和器件,老百姓开始骂,请李克强总理先使用。我要李克强总理就给一句话,政府买单凭什么你医院点菜?公立医院保障的是基本医疗,全世界的公立医院只有两个职能——保障基本医疗、培养医生。私立医院最后培养出来的能力比政府都强,为什么私立医院天然不能搞科研?这是中国医生头脑固化的表现。   医生集团是以工作室的形式表现,现在的注册名称是中国私人医生工作室集团。有两个肿瘤医生工作室,足够好了自己组建团队。工作室集团等同于一个移动的综合医院,每一个分支工作室等同于移动的专科医院,当专科医院放下团队时,工作室有麻醉师、ICU、放射专家、肿瘤专家等。   多点执业讲什么?在这边做的搬到那边做同样不会产生任何的价值,因为收费固定。收费是固定的,在这里工作和那里工作能收费多吗?有另外的收费标准吗?不可能有。公立医院不应该采取市场行为。我的平台是为医生建立一个阳光、有准则可监管的平台,这个平台可以签约,你以为随便搞一搞定价一千就是一千、一万就是一万,这要报备、合法、交税,这是光明正大的过程,希望全国风起云涌出现更多的工作室集团。但是可以告诉大家为这个工作室集团整整做了两年半,过程非常辛苦,我经常自嘲说假如能管好一个医生工作室集团管理医院没问题。只要是好的工作室集团领导者能力不亚于管理一家医院,这是大家所要明白清楚的。   我开业的时候很多媒体都做了详细的报道,省卫计委多次调研,第三次调研给我一句话是我代表李克强总理调研你们工作室,这次会议是让你大胆提出政府需要配套什么,这是非常好的方向标。在我的这个门诊,医院有的所有设备都有,医生安安静静服务好你的病人,后端是医院签约,病人可以通过我的平台合理收费,可以得到阳光的收入。单位人、自由人、体制没有必要争论,医生本无体制属性,我们要的是契约精神。人家说这样干你们院长没意见?我说我们院长没意见。   一个良好的医疗生态是国家执行基本医疗保障的可及性,帮扶弱势群体,多元化医疗生态,医生根据价值兴趣自由选择自己的从业模式,病人根据需求自主选择就医方式,可以促进多元化商业保险发展,未来生态将会改变。   谢谢大家!——————————————————————————————————————   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教授钱庆文分享《从台湾历程看大陆医生执业变革》   各位嘉宾下午好,前面听了前辈分享经验,我也跟各位分享一下我在台湾的经验。   刚才说医改,我是国务院医疗体制改革小组成员。总说中国医疗体制不合理,但我们发现生活在国外的很多人一生病要看病就回国,不管平时多么的不满。我们经常有很多教授讲英国怎么好,但是他脚长一个鸡眼都要回国开刀,因为英国住院要排45天。我的女儿发烧到39度,我家庭医师说,两个礼拜有空要不要约下来。   在台湾,每个人有一张医保卡,就医没有障碍,可以从小感冒看到心脏移植,费用都是一样的。美国有一经济学讲美国医疗要向台湾医疗学习,因为台湾医疗总支出占全国GDP5.56%。医疗报销范围非常广,我们的报销是负面表列,标明哪些不付,除了少数美容不付以外,其他再怎么罕见的疾病都付。   正因为报销多报销广,台湾健保曾经碰过很多次危机,每次危机都换一个卫生部部长,台湾也做了很多改善,每个财务危机时每次都有很多新鲜的招式。如你在在台湾买烟,价格会很贵。台湾的健保用各式各样的方式,如彩捐、烟捐、酒捐等增加收入,目前,健保已稍微有点盈余。台湾的健保覆盖率将近100%,没有病人看病的时候会掏自己的钱,台湾最有钱的是郭台铭都不自费看病。   台湾健保是美丽的,但背后就是台湾医师是血汗医师。台湾医师工作量比大陆医师的工作量大很多,台湾的护士工作量更大。工作想大到不得了,交班交了一个半小时,我们常常叫血汗医院。全世界分级诊疗成功的国家是美国,美国医师到医院看病,在诊所是他看,到医院也是他看,可是这个病人开刀到医院开刀。为什么只有美国成功呢?在中国社康是个医生看,跑到医院另外一个医生看,因为医疗保险支付时把钱给了社康或医院,不是给医生,在医疗保险里面没有医师费。在中国是先给医院再给医生拆账,当然不一样的。   过去强调三级预防,现在到初级预防了。医院不管小还是大都在干一个事情,怎样让病人在家里治疗而不是在医院治疗。因为台湾医保有一个总额支付制度,在医院如果支付标准表会规定看一个病人多少钱,超过的部分要断头,医院就会亏损。过去医院只看重病,希望看一个小病,希望小病补贴大病,现在慢慢发现得把小病挤出去,如果不挤出去医院很多成本浪费到这个地方。现在已经开始有一些互联网手段,通过网络将数据传到医院,医院拿数据先通过数据库找出来可能是什么状况,比如说血压超过150,觉得好恐怖,其实错的,有些人天生血压这么高,真的开一个降血压药,回去头晕。我们会把数据直接连到家里去,每天量血压传到云端,进到系统里,判断出这个人可能是什么状态。   台湾在1949年之前大医院非常少,甚至日本人盖的,以独立开业医为主,西医很少,中医一点点,有些学药开药给你就吃了。   49到74年开始出现大规模的公立医院,有一些诊所出来了,医院不要的医师去开诊所,诊所要么退休、要么搬家、要么找不到好工作。台湾有黑道,开诊所在外面没有什么安全感。   74年到96年有较大的民营医院。   96到2000年台湾开始有健康保险,民营医院超过大型公立医院,小型的公立医院开始倒闭的。    01年到11年民营医院越来越大,公立医院开始限编,集体执业出现,一个人开诊所的机会变少了。     2011年到现在资本市场进入。   看台湾过去60年检讨,跟国内现象越来越像,诊所的出现和医学院设立有关,医师人力增加不想在医院工作就出去开诊所,小型医院跟医保有关,医保全覆盖,小型医院活不下去,大型医院出现跟经济状况有关。如果这些民营医院全部做评审,评审一次可以开医院,这些民营医院或者小的诊所应该会关门,因为要满足这些条件成本在哪里,如果没有满足要开很困难。   民营医院医师群体执业和资本引进和税务有很大的关系,未来影响医师要不要独立执业的重大因素就是税,中国现在的税务制度不完整,如果税务制度完整的话有很多医师又跑去医院。台湾医师收入税最高的话是40%,很多医师想收入40万,实际收入26万,医疗满意度最高的国家是瑞典,税是72%,税都被政府拿走了,政府可以好好规划。在台湾,医师群体执业资本引进,大量投资医师时,都自我膨胀很厉害,但遇到所得税的问题全部缩回去公立医院。   未来引导大陆医师多点执业必定是社会资本引入,当社会资本退出以后所有人发现梦一场的时候就会破掉。台湾走过的路希望能够对各位有一些建议。   谢谢!  ————————————————————————————————————————   北京至瑾律师事务所主任李岑岩谈《医生多元执业,要注意哪些法律问题》   十几年前我自己就是医生,体制内的医生,正是因为不满足体制内的约束,没有办法很自由的发挥我自己,所以就做了律师。作为一名律师来讲,我从一个体制内的不自由的人到现在一个非常自由的市场化的人,我自己经历这样的转变,我也想把我的体会告诉我们台下的医生朋友们。我现在在北京创建了一家全国首家医药健康行业一站式法律服务的律师事务所,现在在北京市,包括全国在广泛关注,因为他们也在关注医生朋友们。   多点执业给医生带来全方位的改革,有身份改变也有思维改变,回归到事物本来的面目,思维变革是客体性思维、被动性思维、受命性思维和隶属性思维,现在出卖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换取市场对价产生的主体性思维、协商性思维、市场性思维。这样的思维好不好?非常好,要面临很多问题,首先这种变革会导致一些法律问题。我最初做的是医患纠纷,代理的是医生,有很多的医生不喜欢律师朋友,医生也非常排斥律师,医院也排斥律师,为什么?永远医生在技术层面上没有想到一个问题,现代秩序全部由规则构成的,我们的医师法、医院管理条例所有的一切全是在法律的层面进行的,法律的问题永远回避不了的,如何把法律的问题变成我们未来发展的有利的工具而不是害怕它。今天主要想谈的就是你如何变成自己的工具。   法律问题之一是医疗侵权责任。多点执业省内可以完全自由的,但是跨省是不行的。很多医生在多点执业过程中,尤其是医生集团涉及到跨省的问题,这时会遇到当医生在跨省的另外一个机构执业时,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在法院的层面将是一个强的过错责任。为什么用强和弱来分呢?就像心电图一样的,有可能成为一票制的,或者是否定式的因素直接否定医疗过错,要承担责任。   第二,如果是跨类型、跨范围也是违法的。高级别的医生到基层医院的医生做手术时,基层资源的分级类别没有的,依然法律上评价是一个过错,到底是不是医生的过错呢?不一定,有可能是护理问题、有可能虚假广告问题,一旦出现法律纠纷就归结为医疗侵权责任,多点执业的医生逃避不了关系。尽管外面对公众来讲是医院承担责任,但是一定要打击到多点执业的积极性,这个问题怎么办?这又回归到医疗改革当中。现在的多点执业如果我们从卫计委的层面能够打破省一级的界限的情况下这点是可以的。另外,医院的分级、医疗改革如果改到那个层面也是可以的。同时,如果我们大家一起能够在医疗改革这样的自下往上推动我们的律法、执业医师法、医院管理条例有相应的变动、相应的修改将对我们的多点执业或者多元化执业带来很大的便利,这是需要医生朋友做,需要律师朋友做。希望医生朋友团结周围的律师朋友共同发出声音来。   第三,股东资格和劳务聘用问题,医生从公立医院出来以后,会到医生集团或者组建自己的工作室,或者自己开你的诊所,这时会遇到股东资格的问题,我想告诉我们医生朋友的是,体制内的医生有两类,一类是事业编体制内医生,一类是公务员编的体制内医生,公务员编的体制内医生不可以做股东,事业内的一定可以,除非是配偶。因为股东资格不同,事业内编的医生完全可以成立公司、成立企业、成为合伙人,但是公务员体制的医生不可以的。   有些医生说我不做老板也不做股东,多点执业的地方成立劳务关系,在法律人看来,一般而讲,第一注册地点是劳动关系所在地,劳动关系是要交社保、交保险的。第二、第三、第四执业地点不需要交这些东西,只要签订劳务合同就可以。劳务合同约定有非常自由的环境,包括劳务费用和医疗责任划分,这点要权衡清楚的。在签订这些协议时,要注意把自己的责任降到最低就没有问题了。现在更多的是股权结构的问题,为什么在这个地方提出这个问题呢?我发现很多医生朋友出来创业的时候,现在走到市场里面,走到这滩水里面,但是有没有市场性的思维很不清楚,有一些医生不自信把自己评估低,有些医生太过自信把自己评估过高,在这样的情况下,融资发展的过程中便会遇到很大的行径和问题。我发现我曾经的朋友做这样一个事情时,他的项目很好、团队也很好,但是因为自己给自己的市场价值没有一个公平的、客观的、合理的评价,于是发展便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这也是医生朋友需要在市场当中历练的市场性思维,市场性思维就是一个平等的或者说是一个用市场调节的,这时我们就要去客观对待自己。   医生品牌问题,每个医生都有品牌的。虽然说公立医院是品牌,全国的病人都到公立医院看病,但是我认为每个医生朋友都可以树立自己的品牌,这个品牌产生无限的效益,同时品牌也是力量,品牌在法律上有自由、价值性和保护性的特性,但是有一点品牌是非常神奇的东西,是自身未来市场竞争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医生朋友的品牌建立我个人认为自身形象,你的病人和你的心,我们看见病人是不会笑的,如何把你的心奉献给患者,都是建立自身品牌的一个方面,还有其他很多包括知识架构等。





   我想告诉医生朋友的是,你的品牌就是你的价值,这个品牌就是法律的问题。今天大多是医生朋友,更多面临多点执业的过程中,除了医生,还有医生集团以及很多组织有很多问题今天不多赘述。我想告诉医生朋友们的是:每个医生朋友要对自己有信心。市场是大海,只要走进去,一切都会有。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