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城市

国医大师提醒百姓养生莫入三大误区
日前在澳门举办的“太湖世界文化论坛2014年中医药文化发展高级别会议”上,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金世元、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施今墨中医研究院院长施小墨以及北京路志正中医药研究院院长路潔等国医大师共同探讨了中医药养生的话题。   施小墨认为,目前在社会上,对于中医药养生抗衰老普遍存在着一些误区。  误区一:盲目进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保健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服用各种中药或补品来养生抗衰老,但事实上却并非是每个人都需要进补的。施小墨比喻说进补像给花浇水施肥,花不同法不同。且任何事物都有个“度”,人体所需营养物质当然也有个适度与否的问题。缺时自然需要补,但是补过了头,超过了“度”,就过犹不及了。同时补并不是简单地往身体里加,中医有时是以通为补的。  误区二:贪贵求奇。有些有经济能力的人士,认为什么贵,什么珍惜,就一定是好的,于是千方百计搞来服用。专家并不认可此举。中医讲究平衡,养生进补最大的一个原则也是平衡,使身体时刻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所以,进补实际上就是要达到身体阴阳的平衡,气血的平衡,脏腑的平衡。举个例子,虫草基本用于平补,但身体如果不是虚证,就没有必要用虫草。有的人可能还需要清火泻火,这时候用虫草就起了相反的作用。这就像是吃饭时已经吃饱了还要再吃两个馒头,身体就会受不了的。因此,进补主要还是看虚不虚,虚在哪儿,虚的程度。总的来说,进补要遵循“填精髓,养气血,调脏腑,固本元”的原则。  误区三:单纯靠补。当代人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社会发展、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饮食不节、缺乏锻炼等原因,“衰老”现象在很多青壮年人群中也出现了。但有些人过度依赖进补,认为吃了补药,就可以高枕无忧、万事大吉了。施小墨认为,中医药养生抗衰老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保持心理健康、全面均衡饮食以及积极的锻炼等都非常重要,进补必须与它们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抗衰老、延年益寿的效果。  中医药养生主要分为用术与用药两大类。  术与药分别运用,运用得当,持之有恒,均可收到抗老强身的效果;术与药并用,收效更为迅速。  术的门类繁多,石学敏此次介绍了一种保养颈椎的简易保健操,路潔也现场演示了其父路志正大师日常保健的一些操法。  说到药,金世元介绍了常用于养生保健食药同源的山药、枸杞等药品其优劣的辨别方式以及使用方法。施小墨则介绍了其父近代京城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老先生的养生抗衰老名方——“补固神气精血方”(健延龄)。方中所涉及药材有黄芪、芡实、熟地、黄精、山药、龙骨、黑芝麻、琥珀、紫河车、何首乌等。组方根据施今墨对药原则:芡实对山药,健脾益气,调补脏腑;黄精对熟地黄,填补肾精;珍珠对琥珀,清热凉血,安神定志;何首乌对黑芝麻,补肝肾,益气血;茯苓对黄芪,健脾益气;天冬对麦冬,滋阴润肺;紫河车对西洋参,补气血,养阴益精,提高免疫力。  七大对药或一寒一热,或一升一降,或一气一血,或一散一收;有的相互配合增强疗效,有的互相制约防其偏胜,非常符合中医理论“阴平阳秘”、“以平为期”的原则,正反双向调节,达到精气神血的协调补养。





39健康网(www.39.net)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