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我前往位于德国西部的比勒费尔德基督教医院,在神经外科进修。 这家医院中的神经外科有3个病区、70张床位、4个手术室以及15名神经外科专业医生,年手术量高达2100人次。这个科室能够进行所有类型的神经外科手术,涵盖了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脑血管病、外伤等全部疾病。这里是欧洲最大的癫痫治疗中心之一,还是全德国癫痫症疑难患者的会诊中心,每年展开各项癫痫手术250余例,手术效果为世界水平。 进修期间,德国手术室里特有的“标准”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每间手术室里,都放着一个名为《标准》的文件夹,它与我国医生的《诊疗常规》类似,为医生的医疗行为提供明确的规范。但与我国不同的是,德国手术室的《标准》更具体、更全面,从每一种手术准备和实施过程,到主刀医师的各项要求,均有明确的说明。 在国内每次做手术前,我都会跟助手说自己想用多大的手套。但当我打开这份德国《标准》时,首先映入眼帘的竟然是所有外科医生的手套要求。我从德国同事那里得知,德国的手术专用手套共有4个型号、2种类型(带润滑粉的和不带粉的)。而《标准》的第一页上,明确将医生们适合什么类型的手套一一列举出来。比如,每次手术前,护士都会为我的导师皮特雷教授准备好3号无粉手套,从未见过护士问她需要什么样的手套。由于有了《标准》,我发现,不同的医生在做同一种手术时的操作步骤,甚至是处理手术意外的过程都是完全一致的。这份《标准》给医生提供了最佳的治疗方案,将临床风险降到最低水平。除了工作流程,《标准》还将手术室的各项工作分配明确,全体医护人员各司其职,配合得相当默契。神经外科每天都要做8台手术,一台手术平均需要3~4小时的时间,而一位医生每天都可以做2~3台手术,所有手术下午3点前就能全部完成。
据我了解,不止比勒费尔德基督教医院,德国各家医院都给手术室制定了一套整齐划一的标准,不仅详细规定了手术操作步骤,手术室内的全部细节也有统一规范。比如,手术刀由专职护士进行定期保养。很多医院的手术刀即使用了十年还像新的一样。除手术室外,德国医院内各项设施的标准由德国政府统一制定,全算下来已超过1000条。仅关于手术室通风这一项,就有近百条标准。 众所周知,德国人以“严谨”闻名世界,德国的外科医生更是“完美”的代名词。在和他们工作时,我发现他们绝不追求手术速度,若术中遇到困难、意外或不确定就会停下来讨论,然后同事间全力配合完成手术。有一次,一位主治医师做一个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进行得很顺利,肿瘤几乎全切除,只有很少的肿瘤因为可能会引起血管出血而无法切除。若强行切除,有可能会导致病人残疾甚至死亡。其实他本可以就此结束手术,再安排病人术后放射治疗。但他主动找来上级主管医生,两位医生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彻底清除了肿瘤。他们这种严谨的态度,令我十分钦佩。 虽然进修只有短短的3个月,但是每次回忆起德国医院的手术细节,我觉得非常美好。现在,国内很多医院开始进行国际医院管理认证(JCI)的工作,相信今后中国有更多医院也能做到事事有标准、人人有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