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城市

广东首个省县镇村四级联动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成立
6月29日上午,阳山县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二医)建设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启动仪式在阳山县人民医院举行。这标志着,阳山县医院与省二医从此实现“一体化”,阳山县边远山区群众要看病,不需长途跋涉、排队等候,只需到镇卫生院,就可以通过网络医院平台请省级三甲医院——省二医专家看病。该项目直接使全县54万人获益。   坚持问题导向 探索医改新路  “看病难、看病贵”是困扰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问题,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与医疗资源分配失衡、基础医疗保障不足的矛盾成为全国关注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山区乡镇卫生院医疗条件较差,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才缺乏,个别乡镇卫生院连一名本科毕业的专业医生也没有。患者看病不愿意到乡镇卫生院,往往选择到大医院,耗时多,花费大。  如何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探索一条适合山区情况的基层医疗改革新路子,需要新的理念、新的模式和新的运行机制。近年来,阳山县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思路,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以信息化为纽带,通过托管或集团化等形式,整合不同级别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构建一个区域内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省市优质医院的医疗服务。  2013年12月,阳山县人民政府与市中医院签约,在全市率先探索建立市县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模式,由市中医院全面托管阳山县中医院。  2014年9月,阳山县启动县镇医疗联合体建设,由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全面托管13个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从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管理指导等方面对乡镇卫生院进行全方位帮扶式托管。  2014年4月,阳山县人民政府与省二医签订了医疗卫生合作框架协议,进行深入合作。今年上半年,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提出了“建设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的思路,围绕“省县一体、深度融合、资源下沉、惠及全民”的目标,推动省县镇村四级医疗机构医疗技术、信息网络、辅助诊断、人才培训等“四个一体化”,努力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镇、预防在基层”。  省县一体 深度融合  出席启动仪式的省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黄飞表示,该项目是广东新形势下医改新探索,是针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关键环节进行的有益探索,有利于医疗资源更有效、更合理的配置,有利于带动山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有利于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的建立,使省级优质医疗资源真正下沉到基层,让90%的患者可以实现本地就医,基本达到大病不出县,逐步实现省-县-镇-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全面提升县、镇、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希望省二医和阳山创新务实地推进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建设,打造成全省医改典型。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等领导为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阳山医院集团揭牌  据了解,项目启动后,阳山县人民政府联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建立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阳山医院集团,主要由阳山县人民医院以及辖区的11个乡镇卫生院(江英、青莲、阳城、大崀、黎埠、小江、黄坌、岭背、太平、杨梅、秤架)组成。  集团提出的具体目标是,通过5年的努力,到2020年,阳山医院集团力争诊疗人次达到80万人次,住院人次达到4万人次,医疗业务收入达到3.5亿元。同时,阳山县人民医院按照三级甲等医院标准进行建设,力争打造成为辐射周边地区的区域性医疗救治中心及应急医疗中心。黎埠镇、阳城镇卫生院按二级乙等医院标准建设。  集团实施省—县—镇医疗卫生人才队伍、资产、后勤服务统一管理、培训和流动,进而推动省—县、县—镇、镇—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同时,进一步优化医保支付,逐步减少阳山县群众的看病支出。随着共同体建设的深入推进,集团将出台一系列便民惠民措施,进一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让全县54万群众在医改中得到实惠与便利。  省级医院的医疗、人才资源与县镇医疗机构深度融合,使基层医疗机构在医院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教学、网络医疗服务平台等方面得到指导和扶持,将促进阳山县公立医院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在短期内得到提高。市相关领导表示,“启动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建设意义重大,对各地医疗资源整合及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会产生很好的推动和带动作用,值得全市其他县(市、区)学习借鉴。”  资源下沉 惠及全民  省二医和阳山县医院融为一体,以大手牵小手,实现“强基层”。一是医疗资源下沉。采取填平补齐的办法,使县、镇、村医疗机构在较短的时间内在医学影像、检查、检验等诊断手段达到省级医院水平,并在临床诊疗、教学培训、医院管理、重点学科建设等方面得到较大提高。通过加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夯实、新技术开展为核心的能力建设,3年内建成1—3个市级重点专科,5年后建成3—5个市级重点专科,力争实现省级重点专科零的突破。二是专家队伍下沉。省第二人民医院专家兼任县医院相关科室的科主任,全面参与县医院的诊疗活动,全面提高阳山卫生技术人员业务素质,带动基层医疗机构发展。三是建设双向转诊制度。对县医院暂时不能处理的病人,无障碍地转入省第二人民医院治疗。在阳山县转诊的病人病情稳定,达到转出条件时,转回阳山县医疗机构继续治疗和康复。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田军章院长与阳山县县长李欣签署相关协议  省二医田军章院长表示,“省二医把阳山医院集团作为一项公益性造血型扶持项目,着力建立省县一体、上下联动机制,推动省二医专家下沉、技术下沉、服务下沉,充分发挥省级三级甲等医院的人才、技术和设备优势,打破县、镇医疗卫生机构人才短缺的瓶颈。整合优势资源,形成了省级医院、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之间‘互通有无’和‘亲密合作’的发展格局,实施一体化管理,把优势资源送到百姓身边,使基层群众最大限度地享受到城市优质卫生资源。”  对接“互联网+”,建设网络医院  轻点鼠标,阳山县偏远山区的患者可以坐在当地村卫生站,“面对面”就可以享受到省二医专家的医疗服务。这得益于通过信息化技术建立的网络医院。在阳山县雷公坑卫生院的一名当地群众正在通过网络医院找远在广州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的专家看病  积极实施“互联网+”战略,推动医疗卫生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起连接省、市、县、镇、村的广东省远程诊断中心、广东省网络医院,建立起辐射全县的诊疗网络是共同体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共同体内,通过数字化信息平台,可在省二医和基层卫生院(站)之间实现双向转诊、预约检查、检验信息报告和处方共享、视频会议、会诊等功能。活动当天省二医还派了10名专家为当地群众义诊  基层群众可以直接通过网络医院平台进行预约挂号、预约检查、视频会诊,不出县镇就可以享受到省内一流的医疗资源和方便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与此同时,基层医生可以通过远程诊断中心,实现三方或多方会诊,将基层做的B超、X光、CT等检查数据上传到远程诊断中心,由省级专家进行诊断,再反馈到基层医生。  据了解,阳山已建成省、县、镇、村远程医疗点10个(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县人民医院急诊、内科一区、远程诊断中心;秤架瑶族乡卫生院,太平洞、大陂村卫生站;阳城镇卫生院、雷公坑、城南村卫生站)。  阳山县主要领导表示,阳山县将积极作为,主动对接,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实施,努力打造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合作典范,形成可复制、可持续的改革新模式,让群众能看病、好看病、少花钱、看好病。  专家观点: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理事长周林生  “为清远市乃至广东省、全国提供县域公立医院改革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样本”  尽管县域公立医院改革被普遍视作“新医改”的重要突破口,但目前多数地区碍于困难重重而创新举措难觅。阳山县大胆创新,勇于突破,以共建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的方式,引入省第二人民医院力量,为“新医改”打开了新局面,提供了四重改革思路:  一是通过导入高端高质增量,充分吸纳与有效提升下游的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存量,回答了县域公立医院改革“动力从何而来”的问题。  二是将省第二人民医院突出的专业优势与阳山县基层医院卫生院资源结合起来,加强专家下沉服务与基层人才培训,强化统一经营管理与资源整合调配,回答了县域公立医院改革“合力如何凝聚”的问题。





  三是不以行政手段,而是以医疗集团的模式创新体制,实行以理事会为核心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回答了县域公立医院改革“活力如何保持”的问题。  四是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建设网络医院为主线,以远程会诊系统和绿色就医通道为具体抓手,打通线上线下共通互益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回答了县域公立医院改革“潜力如何挖掘”的问题。  总的来看,阳山县与省第二人民医院共建医疗卫生体是从引入改革动力、保持改革活力和挖掘改革潜力三大方面,将顶层设计与基层实情结合了起来,为清远市乃至广东省、全国提供县域公立医院改革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样本。(通讯员:宋忠雷 邓奕茂 高龙 朱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