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城市

专访湖南肿瘤医院周晓 肿瘤整形外科发展之道
虽然网络上近期热传的“中国癌症地图”被辟谣确认是用了五年前的旧数据,但毋容置疑的是由于受到人口老化、环境污染和城市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每年新增肿瘤病例数都在逐年增长。近年来国内外对肿瘤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传统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方法的进行许多改进,也因此促进了各相关学科的技术研究进展在肿瘤领域的汇融贯通,多学科综合治疗肿瘤的方案从概念落地变成现实,目前已经有了不少新的治疗手段和途径进入临床实践。虽然还未有对于肿瘤治疗方法的革命性改变,但这些新尝试如荒野中开出的鲜花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让人心生向往。近日39健康网有幸采访了2014“全国十大口碑医生”湖南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肿瘤整形外科专家周晓教授以及与他一起奋战在抗癌第一线的专家团队,正是有他们以及更多和他们一样不断上下求索的专家学者们,才能让这样的希望之花开得更明艳。   周晓教授荣评2014“全国十大口碑医生”  生而美丽 他们让肿瘤患者活得更有颜面  在旧有的观念里通常会认为,在病魔面前活命已是不易,哪里还顾得上美不美。但实际情况来说,不少病人因为肿瘤手术而毁容、残废,个别病人非常痛恨医生予以的毁灭式治疗,这让他们的术后生活感到十分不畅,痛苦的来源可能不是病痛,更多的可能是来源心理感受。周晓教授坦言工作之初遇到这些情况对他触动很大,特别举了一个很典型的案例来说明,80年代末有一名患者刘师傅因上颌窦癌术后复发累及眼球和面部接受了手术,术中切除了全部左上颌骨和部分面部皮肤、组织,同时也切除了眼眶内容物。为了覆盖术后面部留下的“坑”,手术医生将他额部的皮瓣组织移植到缺损处。这一术式来源于国外教授主编的《头颈肿瘤手术学》,手术很成功,然而,被解除了癌症“定时炸弹”的刘师傅还没来得及高兴,就遭受到连连打击:在病床上醒过来之后,他看到了妻子眼神闪过的一丝恐慌,原来,他额头上那道眉毛随着皮瓣组织被移植到了眼眶处,致使面貌变得极其丑陋;出院不久,他兴冲冲地带着礼金赶去参加朋友的婚礼,竟被惊恐的主家挡在婚宴之外;更让他痛苦的是,曾经恩爱无比的妻子,不堪忍受他可怕的面容和他分床而睡。一个月后,濒临崩溃的他找到手术医生哭诉“早知道这样不如让我死了更好。”  这样的病例数不胜数,这也进一步坚定了周晓教授提出肿瘤整形外科的想法,他认为自己有责任与义务将肿瘤整形外科推广给医学界的同仁认识。当时,在国内外科还没有肿瘤整形外科的专业著作,但是有许多文献资料提供了整形外科的手术方法,其中许多都可以被借鉴到肿瘤整形外科工作中。  2001年,周晓教授在《中国肿瘤》杂志上正式提出建立肿瘤整形外科学的必要性,选择了肿瘤整形外科这一在当时并不那么“热”的领域,并在2003年于湖南省肿瘤医院率先成立中国第一个肿瘤整形外科研究室,2004年,周晓教授的“肿瘤整形外科”共七万余字收入《实用肿瘤诊疗学》,首次比较系统地提出肿瘤整形外科学的基本理论框架。2007年,在取得一系列肿瘤整形外科理论研究成果,探索出丰富的肿瘤整形外科技术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确定在国内率先将这一备受社会关注的医疗新技术,转化为临床医疗常规技术,湖南省肿瘤医院正式挂牌成立中国首个肿瘤整形外科,目前该科室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湘雅名医1人,主任医师9人,副主任医师11人,主治医师10人,博士8人,周晓教授正是这一个团队的创立者与引领者。该团队包含头颈肿瘤整形学组、乳腺肿瘤整形学组、胸壁肿瘤整形学组、四肢肿瘤整形学组、泌尿生殖器肿瘤整形学组等五个专业学组。  肿瘤整形外科科室部分成员合影  肿瘤整形外科学的产生原始动力是病人健康美丽生活的需要。将整形外科技术与肿瘤外科的融合,创造新的肿瘤外科治疗模式,进一步提高了病人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乳腺外一科欧阳立志主任医师在采访中给我们介绍到,目前中国老百姓的观念与经济水平还是与国外发达地区有所差别,以最常见的乳腺癌全切手术后的乳房再造手术为例,目前中国进行乳房重建的比例不到1%,而国外发达地区这一比例相对高出许多,部分地区甚至超过50%。数据悬殊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缺乏了解,从原来陈旧的理念里面,以前都只是根治肿瘤保命即可,甚至在一些发达国家都不得不被迫把乳房切除。对于女人来说,胸部的缺损是致命的打击,这对于病人的生活、家庭关系以及社会交往都有了很大的障碍,甚至不敢出门,像游泳这些对她们来说都变成了奢望。而自从有了乳房整形再造之后,术后外观没有任何问题,根本看不出来手术痕迹,这让她们恢复了自信,病人都反应重建乳房之后在功能和心理上都与之前十分接近。  目前国人在肿瘤整形这方面依然还是了解甚少,对于手术的安全性、整形再造的方法、再造的效果以及费用都是老百姓问的比较多的问题,肿瘤整形外科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仅是手术观念的问题,还需要更多普遍的手术案例让老百姓认识和了解到肿瘤整形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乳腺二科的万能斌副主任医师在采访中也特别提到,乳房重建最好的时机是在做乳房切除术后,立即作重建,患者可以在一次全身麻醉下同时完成乳癌切除及乳房重建整形,与后期再补充手术对比,花费减少不说,患者在手术时间安排、各种检查及麻醉等手续只需一次,但一方面可以节约手术时间与恢复时间,另外一方面也因为没有失去乳房的过渡时间,减少心理负担,由于即刻手术能保留最重要的结构,如乳房下皱襞达到最佳乳房外形,一举多得的获得手术效果。目前这样的手术缺乏的不是技术和设备,肿瘤医院开展的各种形式的乳房再造的方案,尤其是像采用的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游离移植乳房再造,保留了腹部肌肉仅采取脂肪移植,是目前效果最好且后遗症最少的乳房整形手术方案了,湖南省肿瘤医院在乳房再造与修复方面已经上居国内先进水平。现在还有待发展的,最缺的依然是患者的观念和认识,还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帮助患者和民众进行科普知识普及,这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做。此前医院开展的乳腺肿瘤“双百”工程项目也是活生生的推广样版,医院出资100万元资助100位适宜做乳房整形再造的乳腺癌患者重建乳房,希望能让一些患者看到真实案例更具象的了解乳腺肿瘤后乳房重建带来的好处,这是一项福至心灵的美丽工程,为肿瘤患者的成功治疗锦上添花,真实的还给乳腺癌患者美丽曲线,能让她们生而美生而自信,活得一如自然。  专家联合手术中  不比许多手术的可分期攻克,肿瘤整形手术介入的最佳机会往往只有一次,目前根除术式的治疗方案往往不可逆,意味着器官或组织的大量切除,如何设计手术过程,采用怎样的技术手段成为一项立体而具体的工作,肿瘤在患者个体表现上差异较大,每一例手术都有可能是当世独一无二的案例,这给肿瘤整形外科的专家们带来的极大的挑战。骨、软组织科李先安副主任医师举了个最典型的例子,四肢的骨组织癌变后往往需要截肢,一旦手术进行后,肢体切除便再无再续的可能,这对病人来说是莫大的痛苦,但如果在术前进行肿瘤整形设计,尽量通过治疗方法将肢体保留下来,保存之后的功能重建工作变得十分重要,肿瘤医院目前已经进行了好几例保肢手术,也不乏正在当年的中青年患者,这对他们来说的意义无异于再造父母,是真正意义上的重获新生。  当39健康网的记者问到不同学科的介入治疗的先后的调整,对于患者来说是否不仅仅意味着手术机会和手术时间的改变,也意味着手术费用的减少时,周晓教授给了我们一个十分肯定的答案,“有些手术只有一次整形的机会,不可能第二次再造复制,早期进行肿瘤整形手术的设计和实施,不仅仅是带来减少手术次数好处,也提高了病人的存活率,节约了手术的时间和费用,大大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专家们正在对患者进行会诊  跨界合作 多学科交融合作间增生新力量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第二届肿瘤整形外科研讨会第四届湖南省肿瘤医学论坛上,周晓教授提到“肿瘤整形是融合肿瘤外科与整形外科以及显微外科技术,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有计划的对肿瘤进行根治切除和修复的外科交叉边缘学科”,肿瘤整形外科积极研究组织术后缺损的各种修复方法,根据肿瘤疾病特点手术后造成的各种组织缺损,为广大肿瘤医生与整形医生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实际上将产生一系列历史上没有的手术方案。成为一名合格的肿瘤整形外科医生十分困难,这是因为一方面需要掌握高难度的显微外科技术、血管外科技术、组织工程技术等技术,另一方面肿瘤整形外科涉及的解剖部位比较广泛,与临床各科室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修复头颈部的缺损与头颈外科、耳鼻咽喉科、口腔颌面外科、眼科、脑外科相交叉;修复乳腺、躯干、肢体的缺损与胸外科、普外科、手外科、骨科相交叉;修复外生殖器的缺损与妇瘤科、妇科、泌尿外科相交叉。还应具有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免疫治疗、热疗、激光治疗、冷冻治疗、营养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目前,国外已经开始推进遗传基因序列检测,比如像著名影星安吉丽娜·茱莉一样提前进行了乳腺癌的预防性切除,并不见得就是过度医疗,也是对肿瘤防治的一种手段,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都是为了患者能有更好的生活质量,更长的生存周期。  谈到学科交叉的问题,具有美容整形外科主诊医师资格证书乳腺整形外科主任李赞教授就向我们介绍到,一方面在处理恶性肿瘤时,根治肿瘤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修复重建手术实施的目的首先是保证肿瘤病灶的彻底切除干净,高难度缺损修复。让一部分过去由于缺乏修复手段,无法将肿瘤切除干净的病人获得了彻底根治肿瘤的机会。另一方面肿瘤整形外科注重美容整形外科技术的联合应用,在肿瘤手术造成局部畸形与残缺时,积极争取局部最佳修复与美学再造。未来还会有更多新的技术运用到肿瘤领域,也许还会有许多我们意向不到的行业人员加入到肿瘤治疗的团队当中来。  同属乳腺外科的李赞主任与万能斌主任常就有关案例进行了讨论分析,在他们手里每一例肿瘤患者都是特别的一例,许多手术方案都是多个科室共同完成的,他们作为乳腺整形方面的专家也常参与支持例如肺癌等患者肿瘤切除后胸部重建手术,在肿瘤医院的手术室里,许多手术的成功和良好效果,不只是一两个人的卓越,是整个团队的共同努力,彼此交叉融会,肿瘤医院的这种团队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这份必然的成功。就像是一支经过多方培训的特种部队的神奇组合,他们纷纷在不同学科有所涉猎,在集火对付肿瘤时立马各展所长,许多单向手术时遇到的巨大障碍,以前完全不敢想象的高难度手术,因为伙伴的原因,因为团队的力量变得轻而易举,这种组合的优势一展无余,几乎是攻无不克。  李赞与万能斌两位医生讨论刚刚完成的手术病例  诸如之上谈到的,周晓教授也同样表示正是因为肿瘤整形手术的复杂性,很多手术都是需要不同学科的知识,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培训,关键是实战经验。病人手术不是开玩笑,情况复杂的病人在肿瘤医院都会进行多科室的综合会诊,甚至于一个高难度的重大手术,科室的重要专家资源都要上手术台,只有一两个好医生都不可能完成的,是需要有很多的实战经验才能够完成的。专家们的最大的原动力就是需求,大多的病人都是希望是专家来进行手术,许多其他医院还未有足够力量开展的手术,在湖南省肿瘤医院都开了先例。许多手术在没有开设整形外科的医院,可能只能拿出一两套手术方案,而在这里,有一些手术的备选方案甚至可以达到上十套,专家会诊后与患者共同决定最佳的手术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好的手术效果。  擅长组织工程的头颈外科主任陈杰教授开展了许多高难度的手术,尤其是头颈外科的许多手术,它综合了耳鼻喉科、口腔科、普外科等学科的技术。他表示肿瘤整形的术式开展以后,围绕肿瘤的缺损会产生一系列原来整形外科不会进行的手术,只有舌癌和口鼻癌的病人才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进行专门的手术设计,交汇多个不同学科的特性,设计最佳手术方案。肿瘤治疗不是光做外科手术,不管其他手术环节,要考虑放疗、化疗对皮瓣的影响,通过案例的积累,不同学科技术不断改善,现在许多的手术方案都进行了改进改良,能够减少病人的损伤,给病人带来切实的好处。肿瘤整形外科技术能够把多个学科的特点综合起来,运用在肿瘤治疗里面还是先例,目前湖南省肿瘤医院在国内的肿瘤整形外科技术上处于优势地位,在肿瘤整形外科的发展上贡献了许多开创性的典型案例,推动着业界的良好发展,是肿瘤整形外科人才培养的温床。  周晓教授也特别指出,目前,我国大多数肿瘤医院没有设置整形外科和培养具有美容整形主诊医生资格的整形外科医生或者肿瘤外科医生。在这个问题上,他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予以解决:第一,通过吸纳整形外科专业的硕士或博士到肿瘤专科医院开展肿瘤整形外科的工作。在拥有三名具有美容整形主诊医生资格的证书后,购买相应的整形外科设备,开展肿瘤整形外科的相关工作后,可以向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在肿瘤医院开设肿瘤整形外科。第二,从事头颈外科或乳腺外科等与整形外科密切相关的肿瘤外科医生接受整形外科相关培训、开展肿瘤整形外科的临床研究与经验交流。在国家卫生部指定的整形外科医生培训基地进修一年,在临床工作六年以上并获得主治医生资格以后,通过国家美容主诊医生资格的考试后,可获得该资格证书。第三,肿瘤专科医院邀请综合医院的整形外科医生会诊或参加肿瘤整形手术,但是这种模式不利于肿瘤整形外科医生集中精力深入开展肿瘤整形外科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技术革新 期待更好的学科发展机遇  多学科的交融带来许多新的变化,有一些手术开展和技术变化可能在有心人手中从不可思议变成理所当然。肿瘤医院胸外一科的肖高明主任就在腹壁重建设这块用简单的手术材料创造了一个奇迹。各类原发或继发性的肺部肿瘤、食道肿瘤、隔膜肿瘤有时会需要大量切除机体组织,有时甚至需要从肌肉到皮瓣甚至骨骼一起切除,较大面积的组织切除不简单是外观上的缺失影响,更重要的是会严重影响心肺功能。直径超过20cm以后,往常肿瘤医院就不再接受这样的病人,手术创面大意味着风险高难度大,对于腹壁重建的技术要求非常高。而即使直径小一些,原先使用的材料包括有机玻璃、钢板、钛板作为支撑主体,通常在定型后将其植入,因为过于坚固,在缓冲性和抗打击能力上表现较弱,而且存在不易塑型的问题,手术中对精度要求比较高且不易良好吻合。另外由于金属材质的缘故,在术后如有放射治疗、检查等项目时,遇到较大阻力,造成许多不便。受骨科从业经历影响,骨水泥加Prolene网片的治疗方案进入了肖教授的眼中,这两个材料的组合开辟出了一片新天地,原先许多不敢想象的案例,在这里变成了现实。胸壁重建手术在这里有了新的变化,小范围骨性胸壁缺损可直接缝合或局部肌瓣覆盖或保留缺损,对较大胸壁缺损者采用prolene网或prolene网与骨水泥的三明治夹心方法修补胸壁缺损,并在皮瓣与人工材料之间应有肌瓣或大网膜相隔,大大提高了手术成功率。骨水泥与prolene网分别在骨科和外科手术中有很多成功案例的应用,是业界熟知的材料,在临床上已经有了不计其数的应用案例,目前还未有收到严重的不良情况报导。利用这个新组合,肖高明主任主刀了许多高难度的大手术,一些由于胸部肿瘤术后切除大量机体组织的重建手术,其中不乏几例直径超过四十厘米的手术。相比乳腺癌后的乳房重建,腹壁重建不仅仅是美观的问题,还包括了身体机能的问题,肿瘤切除后如果造成心肺功能的严重缺损,那将直接影响生存问题。考虑病案的综合情况,专家们会根据肿瘤部位、切除后缺损大小及缺损程度来分类,合理设计手术,与患者反复沟通后选择最佳手术方案。肖教授所带的研究生们也已实验证明骨水泥重建后的效果在抗打击能力与缓冲能力方面毫不亚于生物骨(猪骨实验)。这种手术材料的变化,让手术难度减低的同时也带来了治疗费用的大幅下降,以5cm直径大小的缺损对比,骨水泥与prolene网的材料费用在1500左右,而使用钛金属材料,如此大的面积,花费则远超于10000。在现场给我们展示了部分手术案例的情况,一些手术患者切除了大量胸壁组织,皮肤、肌肉甚至是骨骼的大量切除,在我们眼里可能无法存活的手术案例,在他的手下经过妙手处理,穿上衣服甚至不会被发现这是一位劫后余生的患者,术后跟踪反馈情况来看,术后生活日常反馈情况十分良好。  当我们问到是否有一些新技术和新材料会有所期待时,肖教授表示还有待观察,肿瘤整形外科还是处于等待更好的发展机遇的阶段。但问到在各种交叉学科中,对哪些新技术的发展最为关注时,专家们眼里透露出来的期许是掩饰不住的。  头颈整形外科的喻建军教授表示对基因工程与组织工程的发展最为看好,虽然目前这些技术还在探索中,但无论从费用还是术后效果方面对病人都是十分有利。只是在这个过程中还是存在较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新材料的研发对于肿瘤整形外科发展的影响,比如下颌骨的重建这块,能否研发出和人体良好融合的材质对整个行业会有很大的帮助。这些材料并不是局限于人造骨骼,还包括各种软组织,比如乳腺、血管……我们能够看到不断发展的材料给我们带来的帮助,比如人造关节,以前只能股骨头关节坏死后只能瘫痪在床,而现在可以进行关节的替换,材料这一块确实有很大的帮助,十分期待这块技术的发展。  另外喻建军教授也表示比较十分看好数字化医学的发展,湖南省肿瘤医院在2012年就引进了数字化医学,从比利时引进一套建模程序,40多万元购买了一张光盘,但这份投入带来的效果不可小觑。数字化3D技术不单单只骨骼重建,也可在软组织这快,比如乳房重建时,利用三维照相机记录乳房的形态,若干时间以后,它拍摄了多张照片,透过不同的方位、形态帮助后期手术复原工作,在肿瘤整形外科发展时,这些技术都有可能介入从而影响手术的效果。各种新技术的发展和肿瘤整形外科有很多的交叉点,在其他学科的推动下,对临床带来很大的推动。目前的医学发展不像以前一样各顾各的发展,各学科各种技术都在不断的发展不断的改进,彼此之间相互渗透不断深入,势必取得良性的发展,终有一日带来革命性的成功。目前国内技术的发展和国外的临床医学并没有太大差距,但反过来讲,一个舌癌做皮瓣国外要13万美金,但在国内可能连它的零头3万美金都花不到,同样的手术同样的效果,收费没有他们发达国家多,他们因此获得的技术发展储备更丰厚一些。  除了常规整形外科手术以外,微创治疗的方式也成为整形外科的发展力量之一,放射介入科的古善智主任表示并不是所有肿瘤的治疗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目前放射介入科采用冷冻、微波、消融等系列无创手段来对付肿瘤,直接可用一根很细的针穿进去把肿瘤冻掉或者是烧掉,另外对于体表的肿瘤,血管栓塞的办法也可以让肿瘤缩小,还有许多无创的办法应用到临床,极大的减轻了患者痛苦。  肿瘤整形外科头颈外科护士长李力和她的护理团队作为与患者接触最多医护人员,对于肿瘤整形外科发展给患者带来的变化感触最深,通过肿瘤整形外科手术,患者的形象恢复比其预想的要好很多,自信心也在治疗过程中找回来了,病人对于生理状况的满意度逐步提高,有了更好的生活质量,对于患者工作、家庭角色都是有很大的帮助。随着学科的发展,对于医护人员的培训提上日程,护理方式也产生了新的变化,在医院不仅仅是生理护理,还开设了音乐治疗室,增设心理治疗师,磁性护理加上过硬技术建设出了磁性医院,吸引了病人主动前来。  任重道远  团队进步共同致力学科发展  当我们问到过去20多年里,湖南省肿瘤医院在肿瘤整形外科取得了受人瞩目的成绩,对整个肿瘤整形外科学的推进情况如何时,周晓教授认为目前只能用“缓慢前进”来形容,中国的肿瘤整形外科起步较晚,发展的势头也很好,如前所述大量的学者专家在本领域开展了较多的探索性工作。但是,系统的总结该学科的理论体系,并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工作还处于婴儿阶段。  整形外科作为一门外科专业的独立学科,历史并不太长。而在我国,整形外科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发展与世界同步,老一辈的陈中伟教授、张涤生教授、王炜教授、侯春林教授等在国际上均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国际上的肿瘤整形外科单词的提出主要是乳腺肿瘤整形外科医生,而我国的肿瘤整形外科的产生主要是从头颈肿瘤整形外科开始。由于外科发展的需要,外科医生均需要专业培训以及持证上岗,造成肿瘤外科医生一般不能做美容整形手术。1991年-1992年,周晓教授在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进修一年,进修期间看到我国以王炜教授为首的整形专家开展了一批高难度的肿瘤整形手术,上述经历使周晓教授较早认识到肿瘤外科的根治手术和美容整形外科手术同期融合的重要性,并带领团队开展了以下开创性工作:  2001年,经过10年的临床实践与探索,在《中国肿瘤杂志》上发表《浅谈肿瘤整形外科学必要性》,在国内外率先提出:肿瘤整形外科学的概念。  2003年,在湖南省肿瘤医院率先成立中国第一个肿瘤整形外科研究室  2004年,周晓的“肿瘤整形外科”共七万余字收入《实用肿瘤诊疗学》,由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首次比较系统地提出肿瘤整形外科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从此,一门新兴的医学与美学共构的学科,渐成雏形,呼之欲出。  2007年,湖南省肿瘤医院正式挂牌成立中国第一个肿瘤整形外科。  2012年,牵头成立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肿瘤整形外科学组,担任首任组长。  2013年,周晓教授受邀在第十二届全国整形外科年会做出《中国肿瘤整形外科学的诞生》专题报告  2013年5月,周晓担任第一主编,组织全国专家编写的世界第一本《肿瘤整形外科学》正式出版发行。  目前,周晓教授和他的团队十分重视各种肿瘤整形修复技术的应用和创新,肿瘤整形外科学理论体系的创立处于世界先进地位,该领域部分项目处于世界先进地位。  周晓教授也指出在推进学科发展的过程中目前遇到的一些问题,包括肿瘤整形外科医生双执照的问题、肿瘤整形外科创新手术开展与医疗纠纷的问题、全国肿瘤医院建立肿瘤整形外科团队的问题、全国肿瘤整形外科成功案例进一步总结和研究的问题、适合于肿瘤整形外科的各种科研开展的问题、国家卫计委对肿瘤整形外科学科的政策支持问题、全国肿瘤整形外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还有全国肿瘤整形外科培训基地的建设问题等等。  学科的发展是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  一个学科的发展不仅仅是手术室里的术式变化,需要实现系统理论以及临床应用经验的推广。《肿瘤整形外科学》是本领域第一部系统理论专著,以此为基础,将现有的理论研究进一步细化,并结合现有的临床应用经验,团队的进步齐头并进带来更好的效果,共同致力于这一领域发展,利用肿瘤整形外科学组、湖南省肿瘤整形外科临床研究中心、全国学习班等平台,通过不同的途径与模式实现理论与经验的推广,以辐射湖南省、中南地区、全国有步骤的推广。  在采访的最后,我们请周晓教授谈一谈被评为2014“全国十大口碑医生”的感想,作为肿瘤整形外科的,周晓教授表示口碑医生是对每一个临床医疗工作者工作成绩的认可, 是医疗行为过程中,经过医生与患者共同努力,建立的一种长期稳定的认可关系,是医疗工作者、医疗机构的核心竞争力。通过良好的口碑,可以帮助医疗机构以及成员获得更高的关注,并以此为基础,为医疗行为、医学前沿学科的推广有着积极的价值,被评为 “口碑医生”后,也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能够较好地宣传肿瘤整形外科学的理念。他认为好医生应该具备的品质如其言行,他和他的团队将秉承这种向上向前的精神不断前行:  做人——仁爱精神、奉献精神、勇敢精神;  做事——专注精神、创新精神、协作精神。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