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城市

儿科医生风险谁来担?“医闹入刑”为医生缓口气
上面这张纸条,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正对儿科诊室的外科医生留下的交班纸条,纸条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守护5号诊室的儿科医生”,因为就在不久前儿科诊室发生了一场医闹事件,终末期的患儿在长沙某医院治疗无效后,来到中山一院儿科急诊就诊,却最终未能挽回生命,悲痛的家属并未听进医生的解释,开始了一场陈尸急诊的闹剧,并威胁要捅死救治患儿的医护人员,于是,发生了上述这一幕。  据卫计委对最新儿科医护人员的现状调查数据显示,64.3%的儿科医务人员不愿意继续从事儿科,职业风险高、医患矛盾多都是其主要原因。在儿科医生本来就紧缺的大背景下,留住现有的儿科医生,保护儿科医生显得更为迫切。  不停的招,不停的逃,究竟为何?  今年的7月28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下发通知规定,为缓解院前急救和儿科岗位专业人员匮乏的现状,自2015年起,在医师资格考试中,对儿科和院前急救岗位从业人员开展加试相关专业内容的加分考试。如果院前急救、儿科岗位从业人员成绩直接达到当年临床类别执业医师全国统一合格线,则不需要加试,即可获得执业医师资格。  这一《通知》的颁布,引发了公众对儿科医生紧缺的再次关注,特别是随着国家“单独二孩”政策的放开,儿科医生的需求即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对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说道;“加分考试目前是能够缓解让人选择儿科的一个办法。”  但“降分录取”的实施,最终是否能够增加儿科医生的数量,倪鑫院长认为需要打一个大的问号,在为何放弃从事儿科医生的调查中,主要原因是职业风险高(64.6%)、福利待遇低(59.6%)、医患矛盾多(56.1%)、工作负荷重(53.8%)。降低执业门槛只是整个链子上的一个小环,吸引人才后如何留住人才更是关键,特别是高风险的儿科专业,如何合理保护儿科医务人员的权益,才最为关键。  医闹入刑,儿科医生可缓一口气  8月29号,一条新闻《重磅!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医闹入刑”》引起医疗界哗然,报道称:从2015年11月1日起,医闹行为如造成医疗行为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者,将被判定为“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儿科由于其职业特殊的风险性,常常成为医闹的“重灾区”,该项刑法让不少儿科医生大呼缓了一口气,不少人会有疑问,对于医闹为什么不寻求公安的帮助?其实,在中山一院儿科医闹发生时,已经报过警,可是警察却用并未造成实质伤害为理由,拒绝采取措施,因此    面对“医闹”,部分地区公安部门“出工不出力”的做法经常受到医护人员诟病。  据了解,所有大型医疗机构中都设有内保处来负责医院的安保工作,但由于惩处伤害医护人员导致医疗工作无法正常进行的“医闹”行为并未在刑法中得到十分明确的体现,因此医院内治安情况与处理结果,跟本地区分局派出所业绩也就是治安评分不完全挂钩,出事之后的追责大多只追到内保处,以至于医院报警后,没有得到公安部门的足够重视。专家认为,草案获得通过,明确了故意扰乱医疗单位秩序,严重侵害医护人员身心健康的行为就是犯罪的话,有望减少上述情况的发生。39健康网(www.39.net)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